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星星变奏曲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星星变奏曲

ID:39004673

大小:15.4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星星变奏曲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星星变奏曲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星星变奏曲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星星变奏曲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星星变奏曲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星星变奏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3《星星变奏曲》【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2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教具】  电脑,投影仪。【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莫扎特欢溢童趣的钢琴名曲《小星星变奏曲》)请同学们用心倾听并诗意描述月夜星空的情景。(学生回答)明确,这茫茫夜空中闪现的点点光明,令人遐思。对于经

2、历过心灵劫难的诗人江河来说,“星星”便成了点燃他灵感源的导火索,因此而催生出一曲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星星变奏曲》。今天,我们就—起学习这首诗歌。(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  1、朦胧诗简说(投影):  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

3、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2、作者简介(投影):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

4、目。3、生字注音静谧(mì)凝望(níng)安慰(wèi)遥远(yáo)颤动(chàn)萤火(yíng)闪烁(shuò)朦胧(méng)覆盖(fù)寂寞(jì)僵硬(jiāng)疲倦(juàn)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分别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并想一想这两节诗在形式有什么关系?板书:光明与美好的意境(对比)寒冷和残酷的意境  追求和憧憬厌弃和憎恶提示:像这样两节诗所表达的内容相反或相近,形式相近,两节诗形成对偶的形式

5、。这种结构形式,我们把它叫做“变奏曲”。(再举例来说明,如音乐。)所以,标题中的“星星”揭示了诗歌的主题;而“变奏曲”揭示了诗歌的结构。 四、局部品味探讨  1、指名学生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注:学生的回答可以各抒已见,不必拘泥。)  幻灯片展示: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

6、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境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

7、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蕴。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足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2、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第二节,思考:   1、诗中“每一首诗都是

8、—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