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

ID:38999002

大小:15.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_第3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杨礼赞》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基础上赏析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2、通过对白杨树具体形象的分析,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通过状物手法的讲解引导学生仿写状物散文。教材分析本文运用象征手法,礼赞白杨树,赞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的军民。作者采用象征手法,一方面是为了托物言志,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说不能说的话,冲破国民党的文网。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故设计了以下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写景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画面美和背景美。通过背景材料的介绍引导学生把握“白杨树”的象

2、征义。教学难点:通过当堂仿写训练的形式学习状物手法和烘托手法。教学设想本文与上一篇《海燕》相比,对物象“白杨树”的描写比较集中、详细,其象征义也比较好解读。而作者的情感表达更是比较直接。所以,在教学时对文本的解读应该没有多大难度。这课的学习不妨放在对文本“情感美”“画面美”“背景美”的赏析上,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文中的写景方法加以仿写,以写促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PPT,课文录音教学流程一、导语(白杨礼赞)是一篇借景抒情,具有浓郁象征色彩的散文。它蕴藏着诗一样的情愫,使一个客观对应物——白杨树,在精湛的艺

3、术描写中赋有了人格化的生命力。这是茅盾先生精湛写作艺术的结晶。二,作者介绍上学期,我们读过茅盾的一篇什么文章?(学生:《我的小传》。)想一想,茅盾原来叫什么名字?出生在哪一个省?他写有哪些著名的作品?(学生: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出身在浙江省桐乡县。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三、课文分析1、课文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礼赞”二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对白杨树的尊敬和赞美)2、为什么要尊敬和赞美白杨树?作者又是怎样赞美白杨树的,让我们一起来听课文的录音,并用文中的词语填写下列句子

4、:我赞美的白杨树,请大家帮助老师来完成填空。(朴质,坚强,力求上进,伟岸,平凡等)3、通过这个环节,我们已经对白杨树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再请大家来当回植物学家,请你画出你眼中的白杨树并且要阐明你那么画的原因。4、你是从课文哪一自然段找到依据的?(第五)干:笔直,绝无旁枝枝:笔直,紧紧靠拢叶:片片向上皮:光滑,淡青色5、齐声朗读描写白杨树不平凡的外在形态的语句。6、作者用一个词语非常概括地揭示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你能找到么?(力争上游)7、这是外形上给人感觉“力争上游”的树,那么,对应它的外形特征,白杨树又有哪些内在的气质?(正直、团结、

5、进取、质朴)8、第五段中的哪些词又最能概括白杨树的内在气质?(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9、我们也把第五段中描写它不平凡的内在气质的语句朗读一遍。10、从对白杨树外在形态和内在气质的描写上看,作者真的只是要赞美白杨树么?在这里,我们要来补充学习作者写作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白杨树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

6、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赞美人——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11、作者为什么会由白杨树想到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呢?白杨树和

7、它们三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北方的农民------气质----------质朴,坚强不屈哨兵---------------形象----------坚强不屈,傲然挺立精神和意志------气节----------靠近团结,力求上进12、请找到第七自然段中表现白杨树象征意义的句子。集体朗读。13、在朗读这四个句子的时候,发现了么,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反问,排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排比语势,进行了由树及人的联想,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14、排比和反问本来就有加强语势的作用,我们在刚才朗读的时候有没有读出这种语势呢?我们再读一遍。15、

8、试问这样的排比句顺序能否颠倒?(不能,因为这四个反问句内容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一句比一句更加接近主体思想。第一句虽然没有直接点名象征意义,只是启发读者去思考,完成了由树到人的过渡,第二句就从白杨树“质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