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字经教案(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32323232323《三字经》教学教案教学内容:介绍《三字经》教学目标: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过程:一、引入、介绍《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23,讲
2、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
3、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二、小结: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三字经》教学教案(二)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23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4、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二、新授感悟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4、教师讲解解释这句三字经的含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5、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23【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三、小结: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三字经》教案(三)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二
6、、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三、教学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四、教学准备《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五、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拓展升华。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23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二)、诵读感悟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7、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4)指读,随时正音。(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2)试着自己读一读。(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23(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
8、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