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红与黑》中于连性格形象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摘 要:阿德勒认为,人对优越的渴望起因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平衡与超越,这种超越成为一个人力求获得承认和优越感的基本动力。运用个体心理学理论剖析于连的心理机制,可发现他的性格特征和行为范式都与其内心的自卑感和超越意识有关,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过程中,于连的自我价值得到张扬,展现出耀眼的人格魅力。 奥地利著名精神分析专家阿德勒认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所有外在表现都指向同一个特定的目标,目标的实现能保证优越感的获得,而人对优越感的追求,是起因于人的自卑感。“人类是各种各样的自卑情节发展的载体。精神生活的进程,那种寻求补偿和要求安全感和整体感的骚动
2、,早在自卑感产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其目的是为了生活的安宁和幸福。”[1]在阿德勒看来,人是一种弱小的生物,自卑感和不安感时常出现在他的意识之中。生活不断地向每个人提出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断地给出更加丰硕、完善的答案。然而,人类总会追求更完美、更理想的状态,永远无法满足于自己的成就而止步不前。所以,自卑感并不是心理上的变态现象,它是人类不断增进自己的内趋力。“对优越感的追求是人类的通性”[1],这种对自卑的超越意识贯穿了人类的全部生活。甚至可以说,人追求的目标,都是对自卑感的补偿和超越,个体的潜能和创造力都在这个过程中迸发出来,自我价值也得
3、以实现。 一、于连自卑感形成的原因 运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来剖析于连的心理机制,可发现他的性格特征和行为范式都与其内心的自卑感和超越意识有关,其奋斗的人生就是一段对优越目标的追求和对自卑超越的过程。 于连身上自卑感的形成可以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先说内因,于连从小体质羸弱,得不到势利的父亲的欢心;再从外因来看,于连生活在19世纪初的法国,拿破仑的帝制时代宣告结束,又恢复了黑暗的阶级制的复古时期。在复辟年代里一个人想要出人头地必须拥有金钱和权势,而于连出身微贱,实际上属于社会的最底层,“像一个弱者那样受到人人的蔑视”[2],
4、因此于连自卑感的产生便很自然了。于连接受了启蒙思想的熏陶,书本培养了他的知性和自尊,使他的思想境界更加深刻。他希望凭自己的才干摆脱屈辱的阶级地位,但拿破仑的垮台又使他的希望破灭,不得已只能选择彻本底的“伪善”作为武器,为自己打造着出人头地的道路。于连期待着周围世界的变革,在不断的向往和屈辱中,他与冷漠的社会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他越受到压制,自卑感越强,同时自尊和反抗性也越强烈。这种奴性的自卑与激起的强烈自尊和反抗构成了于连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特征贯穿了他的全部人生历程,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经历。 二、于连爱情经历的心理机制 于连和德
5、•雷纳尔夫人的爱情可以说首先是出于自卑。德•雷纳尔夫人纯朴的心灵对志向高远的于连产生了好感,而于连对上流社会的蔑视直接妨碍了其爱情的产生。他仅仅把德•雷纳尔夫人当作阻止他飞黄腾达的敌对阵营里的人,“正因为她美丽而恨她。”[3]德•雷纳尔夫人怜悯于连的贫困,鼓起勇气提出送几个路易给他添置内衣,于连却把这温情的表示当成了对自己人格的侮辱,他宣称“我并不微贱”[4],怒气冲天地拒绝了德•雷纳尔夫人的礼物。德•雷纳尔夫人体贴入微的关怀,他也只理解为有钱人假惺惺的作态,根本没有看到其中与个人好感之间的相似。正因为时刻意识到自己在世人眼中的卑贱地位,于
6、连才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使他过分敏?对于别人的言行总要疑心重重地探究深意,一些在他眼中夸大了的侮辱表现,使他的自尊很容易受到伤害。 一个夏天的夜晚,于连的手无意中碰到了德•雷纳尔夫人搁在椅背上的手,她的手很快缩了回去。“出身高贵”这几个字压在于连心头,他相信自己遭到了德•雷纳尔夫人的蔑视。为了减轻这位贵夫人对自己的轻蔑,于连为自己规定了必须握住这只手的职责。“想到这个职责如果不去履行,他就会成为笑柄,或者不如说,会产生自卑感”[5],于连的目光变得古怪起来。他望着德•雷纳尔夫人,“就像在观察一个他就要与之决一死战的敌人。”[1
7、]可是尽管经过种种心理斗争,于连还是不敢握住德•雷纳尔夫人的手。他对自己的怯懦发怒,规定自己必须在城堡的钟敲响十点时行动,否则就上楼去开枪自杀。十点钟的最后一下钟声回响起来,在勇气而不是爱情的最后一次努力之下,于连猛然抓住了德•雷纳尔夫人的手。美丽、娇艳和自然的美在于连的眼中毫无感觉,他只是感到“一个可怕的职责结束了”[1]。他握紧德•雷纳尔夫人的手,阻止她回到客厅去,因为“我握这只手的时间还太短,还不可能看成是我得到了成功”[1]。这一夜于连陶醉在尽到英勇职责的喜悦里,几乎彻底忘却了德•雷纳尔夫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促使于连追求德•雷纳尔夫
8、人的初始动机源于自卑情感的伤痛,出于报复贵族阶级对自己的蔑视。他感到幸福是为了雪耻,而不是为了爱情。 于连这种心理模式在他和玛蒂尔德的关系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故事发展到一半,于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