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87240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3
《位置(左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认位置(左右)》教学设计湖南省新田县龙泉二小谢旰临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简历“左右”方位感的过程。2、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简历“左右”方位感的过程。2、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熊猫贴图、动物头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自身的左右(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信心把你最棒的一面展示
2、给大家吗?生:有!师:那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二)体验左右1、孩子们,刚才我们是用什么鼓掌的?伸出你的双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2、谁愿意和老师握握手?(指名握手)你能告诉大家你是用哪只手和老师握手的吗?(右手)请把你的右手搞搞地举起来。(老师背对学生举右手)那和它相对的是什么手?(左手)3、通常,我们把右手这边叫右边,左手这边叫左边。4、引题板题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了解左右这对好朋友。(板书:左右)一、活动认识左右(一)说一说师:谁来告诉大家。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生
3、:吃饭时拿筷子,写字时拿笔,刷牙时拿牙刷……师:常用左手做什么?生:吃饭时端碗,写字时压住本子,刷牙时端杯子……(二)找身体上分左和右的“朋友”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指给同桌看一看,说一说。然后指名说。(三)机器人游戏老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举起你的左手,举起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遮左眼,右手遮右眼。右手遮左眼,左手遮右眼。……一、感知群体中的左右,建立方位感(一)出示课件,课件显示:羊羊们站一行,从左至右分别是:美羊羊、沸羊羊、喜羊羊、懒羊羊。1、站在做左边的
4、是谁?站在最右边的是谁?2、从左往右数,喜羊羊排第几?从右往左数,喜羊羊排第几?(二)质疑:喜羊羊也没动啊,为什么一会儿排第三,一会儿排第二?(三)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数,顺序就不同。所以,我们在说排第几的时候,以后要说清楚从左数还是从右数。(四)联系实际说左右你能把你和你前后左右的同学的名字说给我们听吗?介绍的时候,请你先说出我叫什么名字。我左边的同学是谁,我右边的同学是谁,然后说,从左往右数,我是第几个,从右往左数,我是第几个。(2~3学生介绍)二、课件游戏—贴鼻子游戏规则:指名一人蒙
5、上双眼后给熊猫图片贴鼻子,其余学生负责提醒鼻子所贴的位置。一、感知左右的相对性(一)师生合作演示左右的相对性指名一人和老师纵向站立,一同面向黑板,举起右手,让大家观察,老师的右手跟这位同学的右手是否在同一边。让学生体会到当面向同一方向是,两人的右边是一样的。然后,老师转身和该同学面对面,引导学生发现,面对面时,两人的右边是相反的。(二)亲身体验左右的相对性1、全体起立,举起你的右手。看一看,你们的右边是一样吗?(是)2、手别放下,请第一排、第三排的同学向后转。看着你对面的同学,你们的右边还是一样吗
6、?(是相反的)3、放下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看着对面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左边也是反的)4、小结:两个人面对面时,左和右都是相反的。(三)左右相对性的应用1、课件演示。小动物们站一排,(从左往右依次是:小鸡、小猫、青蛙、狮子)猪八戒站在背后说,从左数,小鸡排第一,孙悟空站在前面说,从左数,狮子排第一。2、请大家来判断,他俩谁说得对。学生意见不一致,让学生戴上动物头饰排队演一演。最后得出结论:他俩说的都对,因为他俩是面对面。1、再提问:从左数,小猫排第几?从右数,小鸡排第几?你能像老师这样提问吗
7、?(指名提问,其余学生回答)一、应用拓展在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持秩序,制定了一些规则。其中按左右制定规则的事例就很多。(课件出示教材上“生活中的数学”4幅图。使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的左右,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二、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本节课中,笔者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并煞费苦心地引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来制作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助长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做到了在玩中
8、学,乐中悟。学生对左右一有一定的认识,重视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动的素材,通过学生的说一说、动一动、做一做等活动,加深对左右的理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从课堂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情感体验积极,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如学生原有的经验不一致,甚至差别很大,少数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态度或是人云亦云。教师还需要适时点拨、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