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83881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3
《UI设计师实习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UI设计师实习心得在广州达内经过四个月的UI设计培训实习,我学习很多有关于设计艺术,作品欣赏品评价,在接受公司全面,系统的教学技能知识下,时间不知不觉在广州学习四个月了,时间苦短可我还想学习更多,这段时间我学到收获良多宝贵、美好的学习工作经验体会,有技术,知识职业技能,那些工作伙伴,同学老师们一起共同努力,学习进步难忘友情和成长时光。在达内学习四个月分四个阶段的学习课程,有平面广告,手绘素描,网页网站前台制作流程,和移动端界面交互设计等技术知识,下面分享我四个月所学,所想,所为UI设计师心得吧。一.1、界面并非"炫"了就好一个设计成功的界面都是简单
2、大方、容易识别的,毕竟界面是供用户操作完成工作,而非拿来娱乐休闲的,尤其是我们这种管理系统界面。一个色彩绚丽、让人眼花缭乱的界面不仅不能增加美感,更会给用户的操作带来不便,降低效率。2、界面布局不要盲目追求"越满越好"良好的界面布局是吸引客户的一个亮点,是客户评估应用软件的一个重要指标。好的布局不仅给人耳目一新的良好视觉享受,更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的熟悉软件,间接的成为用户的操作指南。界面布局要在逻辑合理、便于用户操作的基础上尽量的美观,无需堆砌内容。有时候我们为了使界面看起来比较充实,不显得空旷,硬生生的把一些不相关的功能拼凑到一起,其结果是用户操作
3、时像走迷宫一样,这样的界面只能增加不必要的复杂度,让用户眩晕,碰到个脾气暴躁的人,估计要拍桌子了吧。3、界面设计不要完全依靠"经验主义"目前很多项目都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开发和设计人员并不能跟用户直接沟通,所有的需求都是来自二手材料。这种情况下,开发和设计人员并不能详细的了解用户的操作习惯等重要信息,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设计和开发。等产品出来客户验收时,往往发现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和客户的原始需求有一定的误差,造成返工,增加了项目成本。课上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把自己变成用户"。在做设计和开发时,我们大多数是把自己当成设计开发人员
4、,而不是用户。如果把自己变成用户,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进行设计开发,我想我们的产品对用户需求的符合度一定会大大提升。如果有条件的话,能够去用户的工作环境去体验一下相信对我们的设计开发一定会大有裨益的。4、同一系统界面切忌"百花齐放"界面风格是产品的形象标识,是产品的脸面。成功的界面设计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或清新活力,或时尚优雅。当前出现频率较多的一个词就是"创新",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于是在界面风格方面也出现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界面设计的创新却切忌一个系统出现多种界面风格,尤其在维护旧有的产品时。有些产品使用已久,完全推翻旧有的风格不仅人力不足,成本
5、也太大,不太划得来,但是旧有的风格又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甲在维护时将自己维护的界面改成了风格甲,乙维护时将新增功能界面改成了风格乙。随着维护的增加,原来的系统已面目全非,界面风格是"百花齐放",用户操作时如同进了迷魂阵中。所以,保持系统风格的一致性非常重要,不能为了赶时髦,而将自己的系统变成了"杂牌军"。二.Part1挑战和制约碎片化的移动端时至今日,市面上流通的智能机已经多不胜数了,不同的智能终端不仅仅尺寸不尽相同,而且因为分辨率的差异使得屏幕的像素密度也有很大差异,往细了考虑,这些终端的输入机制、屏幕比例、屏幕方向都会影响到移
6、动端的UI设计。移动端的网页设计可以借助响应式设计保证不同屏幕下的浏览体验,相比之下移动端的APP设计则相对缺少流动性。所以,作为移动端的UI设计师,还是需要考虑屏幕差异造成的布局设计的不同以及用户体验上的变化。性能设计和构建一个APP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它的性能。换句话说,手机里安装的程序如果设计的好可以你的手机可以待机一天半,而如果其中有一个程序设计的有问题,会让你需要出门多带一个移动电源了。一些不必要的转场动画可能会让你的CPU为之进行密集地运算,一段存在问题的JS代码可能让你的浏览器耗费多于平常数倍的电量。也许今年刚刚上的GalaxyS5能够
7、流畅运行某个应用,但是2年前的GalaxyNexus可能会打开应用的时候立马卡出翔。总的来说,设计和开发,都会影响到APP的性能,甚至左右手机的续航(部分国产手机用户同开发者一起哭晕在厕所)。开发与成本控制有很多应用在构思之初非常酷炫新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轻松实现。应用的设计和开发的方式会直接决定它能否在Deadline来临之前实现。如果我们无法认清一个应用的开发成本,那么开发者所承担的负担会成倍增加,也为应用的后续发展埋下了祸根。Part2抛弃思维定势当我们刚刚开始学习设计和开发的时候,,这个数字时代才刚刚开始,我们对于新兴事物的认知尚且稚
8、嫩。学校教育和实际设计开发上的“时代差异”,让很多设计师对数字化的互联网的认知稍显“静态”,甚至形成某种思维定制,对于移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