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46--王勃:江上风劲折奇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上风劲折奇才葛昌永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一只秋去的孤雁,掠过滕王阁,沿着南下的寒风,苍凉地高飞而去。这是黄昏时节,太阳西坠未坠,来到南昌,来到滕王阁,顶风上层叠千寻的楼上,凭栏放目远看,看到的第一眼图景。那滕王阁呀,用书栋画梁,金檐雕甍,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它的整个色调是个“碧”字,整个风格是个“叠”字,整个气势是个“雄”字。迎面的,是亭台次第,牌坊、台阶、陪楼,一层层,一簇簇,烘托着那高耸入云的主阁;阁上次第的匾额,金碧辉煌,一块高过一块地俯视着也虎视云蒸霞蔚的南昌城。也虎视着云蒸霞
2、蔚的南昌城。临江的,鹤汀凫渚,千帆争渡,渔舟唱晚,落日脚下;章江门外,赣江蜿蜒而来,江水汩汩地从脚下流过,然后远去,消失在无极苍茫之间。举目四望,天之荡荡,水之沧沧;远山含黛,依稀朦胧;秋云如水,伸手可掬:山川城郭、云村烟树历历在目,使人产生“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受。只可惜,我此时来到高阁,正赶上寒潮滚滚,高声咆哮,残阳闪烁,天穹隐晦,地上飞尘疾走,楼上风势狂烈,人不敢在迎风的栏杆旁站立,只能猫腰扶壁闪过,否则便会飘浮起来。高阁盱瞩,加之风酸杀眼,人兢兢不敢放目,更兼听得洪波在下,拍击阁基,哗哐哗哐,声如卷雷;风波在上,天声贯耳,汤汤堂堂,压城欲摧;一种
3、肃杀之气势,森森夺人。我等张皇一睹,辗转下阁。阁下有一秀园,小巧玲珑。园中有一汪碧池,睡莲飞翻。睡莲簇拥的水的中央,亭亭有一飘逸公子塑像,士帽风衣,眉清目秀,顾盼生辉,超然不俗,迎风屹立着,嘻,我知道,这一定是王勃了!好一个王勃!那一年,滕王阁还没有这么高大瑰丽吧?也是个秋天,是九九重阳这一天,天高气爽,可是风急浪涌,一叶扁舟顺风从江下飘来,从鄱阳湖从长江从黄河从长安飘来。船头一位少年,风吹拂他的缨带,浪溅漫他的尘履,眉清目秀,超然不俗,恰如此时这园中的王勃,迎风屹立着。他远远地看到横空出世、枕江鹤立的滕王阁,便吩咐泊船上岸,欲一览名胜风采。可巧,正赶上都督阎公
4、在阁上主持诗文盛会,选拔文魁。王勃没有请柬,守门人见这少年神采飘逸,不敢小视,便额外关照,在座位最末加上一把椅子。当王勃得知阎公想借此机会抬举自己的乘龙快婿时,他一边听着潺潺的琵琶,一边想着,要是自己的祖父王通,要是自己的叔父王绩在这个场合,该如何应对?所以,当主持人宣布谁人来作滕王阁序时,当满座人都不肯接笔接纸时,王勃却起身接了过来,在满堂人的惊讶中,但见他落笔如飞,下笔有神,警句迭出,妙语连珠,人群攒动,争相传诵。欷嘘,他是谁?满堂人无不惊问。“原来是当今文坛四杰之一的王子安啊!”那笔下的胜景,文中的锦绣,词章的绮丽以及意境的苍壮,哪个人不为之倾倒?就这样,
5、他临场草就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篇千古绝唱!才子与机遇的相契呀,终于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就是这偶然的机会,使滕王阁,从此奠定了天下名楼的人文基石!好一个王勃,他哪里是在写序!他是在借滕王阁盛会的机会,抒发他那久积于胸的块垒!明日,他又要从这里,从这里张帆,去天涯海角,看望因他的才气而被拖累贬官的老亲。那年迈的老父远在南海之外的地老天荒的蛮野之地。“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行将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他翻山越州,不远万里,逢水张一叶小帆,在洲乘一只瘦驴,抱负满怀的忧怨,去省自己无辜受过的高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
6、布甘连,尽是他乡之客”,能不感慨万千么?而昨日,春风得意马蹄疾,小小年纪的王勃,已经以卓冠群芳的才气,名重当朝,十多岁便做了朝散郎。锦衣少年,锦绣文章,可惜因着一篇讥讽流俗、评贬时弊的戏文,竟然遭遣。于是祸不单行,可怜一介少年才子,从此被弃之川野江湖!他“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无奈“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虽然思终军之请缨,慕宗悫之长风。可是长风只是把他吹出长安,吹到这秋风劲吹的滕王阁,还要把他吹向浩淼的南海之外!二十多岁的人留下的文章,百世生辉,千秋垂范,可天地之大,却容不下一个王勃!这江风好大好劲呀,明日,他要乘风远
7、去,别中原的山水、江南的山水,别滕王阁上亲眼目睹他写序的人们。明日的明日,他还要乘着风漂洋过海,去交趾省亲。可是还没有见到老父亲,海便吞噬了他年仅27岁的生命!27岁呀,正是英姿勃发的年龄。巍峨的滕王阁呀,你纵是巍峨,并且你因了王勃才真正巍峨,你又为王勃做过些什么呢7那黄鹤楼的费先生,成了驾鹤而飞的仙人;岳阳楼的范仲淹,成为垂范古今的名臣。而你呢,滕王阁,7你是用苍凉的感叹铭刻下自己的人文基因,践踏着悲酸的倾诉成为江南的名楼的吧?江风呀,你小些吧,再小些吧;海风呀,你小吧,再小些吧;天风呀,你小些吧,再小些吧!风劲一时休,休杀少年才!这使我想起中国历史上另外两名
8、少年才子来。一个是贾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