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54774
大小:2.52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6-22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纳兰性德词全集(《饮水词》)中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一作《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容若,一个拥有最美的名字的相国公子。他才高八斗,是“清词三大家”之一,又被称为“晏小山”他是高贵的,天生富贵。父亲是康熙时的重臣,母族是皇室,而他又是御前侍卫。但高贵的血统与身世并未带给他快乐。他的心“常有山泽鸟鱼之思”,对门第身世并不注意,“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
2、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纳兰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为避太子讳始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他年少聪颖过人,工诗文、擅骑射,文武全才,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十二岁时参加了殿试,得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但他并没有如愿成为翰林
3、院庶吉士,而是受到皇帝的赏识留在身边伴驾,授予三等侍卫官职,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在旁人眼里,这种“皇恩眷顾”是平步青云的好机会,可纳兰性德的文人气质及其对汉文化的向往是与这种赳赳武夫的差事大相径庭的,本来就淡薄门第利禄的他并不以为然。他是多情的,天生情感丰富。他有着一颗孤独而忧伤的心,但是深刻的孤独带给他的却是无情的痛苦和不被理解的愁闷。在他的词里找不到欢乐的句子,他的感伤和愁绪使众人不知:“为何他什么都有,却还是不快乐。这是一个秘密,或许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纳兰只活了31个年头。31岁,永远年轻。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以他那才情品
4、行谜一样的完美了满汉文化融合之初的历史,才会留给世人“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悬念。容若与其表妹《百家讲坛》讲师曾言,纳兰性德在与卢氏结发之前,曾与表妹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曲。(非正史,正史没有记载,后人杜撰的多)纳兰容若与其表妹曾有婚约,“正是辘轳金井,满是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正是在容若还是一个心事眼波难定的风流少年时,初遇自己的表妹,这一切是不可预料的,也是不可阻拦的。只可惜如此美妙的邂逅,不过是昙花一现。短暂的初恋过后,便是表妹的入宫,苦忧伤就更加突出了。为见表妹,纳兰容若不禁乔装成僧人。只可惜“一朵
5、芙蓉着秋雨“的表妹与他在如此的宫廷内只得“相逢不语”静默无言的相对,“转过回阑扣玉钗”据清《赁庑笔记》载:“旋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比一见,了此夙因。会遭国丧,哪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哪嘛披袈裟,居然入宫,果得彼妹一见。而宫禁深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或许这段记载正是对容若当时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恋的有力证明,直至今天也无法消除的苦楚。容若与卢氏容若在表妹入宫后不久便结识了第一任妻子,刚开始容若并不想与其成婚,因为他等着他的表妹,那才是他理想的正配。而他的表妹一样在等待着与他的再相逢。“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
6、院管弦声,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这是容若描写了他的恋人与一般宫女望幸的相反,表明表妹依旧女儿身,始终属于自己罢了。不过在她还未出宫,容若便去了另一个世界。而容若的表妹则因倾心容若的缘故无端遭人猜忌,被送入冷宫。那些与容若在一起的时光不知是否让她在寂寂冷宫回忆着“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容若与卢氏不知是家人的催促,还是容若决的表妹不再回来,或是卢氏太好,容若娶了卢氏。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
7、”。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椅斜阳”。然而这段爱情并没有持久,卢氏红颜薄命,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缸。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妻子的死并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更加的悲痛“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荣若与官氏在卢氏死后,纳兰另结新欢,与官氏结为夫妇。并且有副室颜氏陪伴容若与沈宛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
8、”。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因“寒疾”,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与世长辞,年仅三十一岁。在逝世的前七日,他还在渌水亭设宴(现宋庆龄故居南楼前)“集南北之名流,咏中庭之双树”,却没有想到这次咏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