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25876
大小:2.31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6-21
《《林木病害的概念》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林木病害的概念第一节林木病害的定义1.定义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正确理解林木病害的概念,需要注意两个要点:1)病害的发生是林木产生一系列病变的结果,在时间上有一定的病理程序。害虫和动物咬伤、机械损伤、风折、雪压和火灾等伤害没有引起林木发生病理过程,不能称为病害。2)病害的定义是从人类的经济利益出发的,对于那些不引
2、起经济损失,反而有利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特异性变化,也不能称为病害。如林木菌根菌在侵染根部后形成的菌套,豆科植物的根瘤。茭白黑粉病二、林木病害发生的因素1.寄主(host):遭受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称为寄主。2.病原(pathogen)(病原物或病原菌):直接导致寄主发病的因素叫做病原。其中,生物性病原称为病原物;引起病害的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3.诱因(environmentalfactors):间接引起寄主发病的因素。4.生产活动(people’sactivities):种苗调运、耕作、抚育、施肥等。
3、三、发病因素之间的关系1933林克(Link)提出病害三角学说(DiseaseTriangle):感病的寄主植物、具有致病性的病原物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构成病害三角形的三个边,三角形的高度或面积代表病害严重度,各边的长度影响三角形的面积。1976鲁滨逊(Robinson)提出植病四面体学说(DiseaseTetrahedron):农业生态系内除了寄主、病原物和环境外,应加上人类干预这个重要因素,从而形成植病四面体学说。人类环境寄主病原物寄主病原物环境第二节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林木病害的种类多,按病原
4、分类:一、侵染性病害(infectiousdisease)1.定义: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又称为传染性病害2.特点:1)发生通常由点到面,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2)能够传染蔓延;3)在病部可见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3.病原种类真菌80%细菌5%病毒5%植物菌原体、类细菌、类病毒5%线虫、螨类、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寄生锈藻5%二、非侵染性病害(physiologicaldisease)1.定义: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2.特点:1)成片发生,比较均匀;2)不能够传染蔓延;3)在发病
5、植株上无病原物。3.病原种类这些病原包括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温度、光照、水分、空气或营养物质等因素。第三节林木病害的症状1.定义症状(symptom):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症的总称。病状(abnomality):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称为病状。病症(sign):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2.病状类型(1)变色(discoloration)。林木感病后,由于叶绿素的形成受到抑制或破坏而使叶片表现出不正常的颜色,称为变色。花叶(mosaic):叶绿素减少
6、,不均匀变色。如杨树花叶病。黄化(yellowing):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黄。如杉木黄化病。苹果花叶病(2)坏死(necrosis)。病部组织局部或大片死亡。因发病部位不同而表现多种形状,林木上常见的有:斑点(spot):叶片、果实或种子局部坏死。如松苗叶枯病、松针锈病和杨黑斑病等。腐烂(rot):组织受病菌的酶和毒素的作用,果胶质和细胞壁被分解,细胞被破坏,使组织解体。如板栗疫病和苹果树腐烂病等。溃疡(canker):果实或枝干皮层受害后,形成凹陷病斑,周围常开裂,并有愈伤组织产生,如柑桔溃疡
7、病和猕猴桃溃疡病。(3)萎蔫或枯萎(wilt)。病原物侵入林木后,根部或茎部维管束组织坏死,使水分输导受阻,地上部枝叶出现萎垂的现象。如桉树青枯病,香石竹枯萎病。(4)畸形(malformation)。林木局部组织受病原物激素类物质的刺激作用而表现的异常生长,林木上常见的有:癌肿(tumor):如杨树根癌病和松瘤锈病。丛枝(witches’broom):林木顶芽生长被抑制,侧芽大量增生成簇状,节间缩短,叶片变小,如竹丛枝病、泡桐丛枝病和枣疯病。变形(deformation):如桃缩叶病和油茶叶肿病。疮
8、痂(scaborscall):林木叶片或果实上局部组织增生形木栓化突起,表面粗糙,如柑桔疮痂病。(5)流脂或流胶(resinosis)。针阔叶树被害后,树干或枝条流出树脂或胶液,如柑桔树脂病和桃(李)树流胶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