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ID:38924447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1

“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_第1页
“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_第2页
“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_第3页
“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在经历了新时期之初的沉寂之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红色经典”在文学普遍遭受冷遇的困顿中却异军突起、风光无限,不但成为图书市场的新宠,由其改编的电视剧还抢占了影视媒体的半壁江山。在一个物欲原则日渐扩张的时代,“红色经典”的再度走红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悖论。  就其根源来讲,“红色经典”其实是一个被商品社会构建起来的宣传术语。但将对“红色经典”的建构完全归结为商业操作行为未免失之偏颇,更为内在的动因其实存在于“红色经典”所兼具的独特的历史文本意义上。诞生于建国之初的“红色经典”,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写实性,重现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在物质生活

2、极度贫乏的年代,中国人曾经豪情万丈、斗志冲天,但在衣食无虞、一切应有尽有的今天,许多人却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彷徨与空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并不能取代精神生活的慰藉作用,因为“人天生是一个寻找者,他一生都在寻找回家的路。当人回家时,他在心灵深处就睁开了一双明亮的眼睛,那就是信仰”。当曾经支撑我们“战天斗地”的豪迈情怀随国门大开而渐渐迷失在风中的时候,在心灵深处,我们急需找回自己的信仰,但是,它迟迟没有出现。于是,一种焦虑感油然而生,慢慢扩散。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红色经典”再度走红就成为一种必然。首先,“红色经典”本身所具有的和历史的“互文本性”(intertextuali

3、t)阐释功能,使我们在当下对“红色经典”的鉴赏活动本身就具有了怀旧的味道,顺应了怀旧主义的历史潮流。其次,当下文化也需要类似于“红色经典”这样的强健文化形态的介入,以达到一种反拨性的效果,缓解人们的审美疲劳。“红色经典”所张扬的对信念的坚守、对理想的执著、对光明的向往,以及革命英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等崇高品质,正是我们当代人在心灵深处缺失的东西。  毫无疑问,今天的文学环境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所不能比拟的。当民族的苦难离我们渐渐远去的时候,以往负重在身、疲于奔命的文学终于为自己迎来了喘息的机会。如今,文学正在以“胜似闲庭信步”的悠然独享着

4、自由和轻灵的快乐。作家们不再剑拔弩张、呐喊彷徨,取而代之的是微笑着在电脑前把生活敲进键盘。我们的确是迈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家们可以视文学为掌上的把玩之物,丧失对它应有的敬畏。  文学要有所承担。这既是文学之为文学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文学自古以来的主流。厚重而不沉重,轻灵而不轻佻,只有这样,文学才能在自己的轨道上正常运行,健康发展。以“红色经典”为代表的十七年文学,不乏厚重之感与担当意识,但是,这种厚重和担当是以牺牲文学自身作为代价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文学由厚重走向了沉重。即便如此,“红色经典”还是在当下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再次欢迎,这只能被视作人们对当下文学失重与

5、担当乏力的拒绝与反抗。  今天的读者对“红色经典”的接受,其实是在对其进行改造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改造不是显在的改写、改编,而是在接受的过程中,读者在自己意识深处所进行的无意识的改造。这种改造具体说来包括“抽离”和“填充”两道程序。首先,“红色经典”在内容上与50至70年代的生活现实具有迫近性,甚至共时性。随着历史的远去,这种时间上的迫近性所导致的作品和现实的紧张感,今天也正在慢慢消失。我们在今天对“红色经典”的接受,是一种超越当时历史情境的鉴赏,故事感取代了现实感。另外,对于“红色经典”所塑造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当初的读者最强烈的感受可能就是深信不疑的崇拜。但是,对于

6、今天的读者,他们更多地是带着对历史的尊重,理性地欣赏那些纯然而被遮蔽了的英雄。  有被抽离的,就要有被填充的,只有这样,经典才不会走向枯竭。今天的读者在阅读《林海雪原》的时候,他更愿意把它看作一个发生在茫茫林海、漫漫雪原的英雄传奇,而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革命故事;在阅读《青春之歌》的时候,今天的读者更关注的是林道静和余永泽、卢嘉川、江华之间的爱情故事。在这里,我之所以用“填充”而不用“置换”,目的在于说明,读者的这种关注点转移或者发散,并没有完全遮蔽文本的固有属性,毕竟,文本是一切接受行为和阐释行为的根本。其次被填充进去的是审美性。对于年龄稍大的人来讲,尤其是那些亲身经历过战争

7、、和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人,“红色经典”意味着一段段往事。回忆总是美好的,因为回忆本身就是一个滤去苦涩、融入甜美的过程。而面对那段完全迥异于今天的历史,面对那宏大而硬朗的叙事风格,相信年轻人也会产生新鲜、刺激、感动的审美感受。  任何变异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抽离也好,填充也罢,人们在接受“红色经典”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改造,也为“红色经典”这束绚丽的鲜花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重新绽放创造了条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