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22254
大小:878.00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6-21
《《呐喊阅读辅导》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黑暗社会的呐喊于无声处的惊雷倾听鲁迅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呐喊》一、关于鲁迅二、关于《呐喊》三、《<呐喊>自序》四、《狂人日记》五、《阿Q正传》《呐喊》——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集成小说集《呐喊》,为革命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
2、。一、关于鲁迅二、关于《呐喊》:《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14篇小说。《呐喊》中的作品,大都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要为新文化运动助阵振威,取名《呐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集子中的作品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奋起呼喊的特色。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因此,《呐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令人耳目一新。《狂人日记》(1918年)
3、《孔乙已》(1919年)《药》(1919年)(以上三篇发表于五四运动前)《明天》(1920年)《一件小事》(1920年)《头发的故事》(1920年)《风波》(1920年)《故乡》(1921年)《阿Q正传》(1921年)《端午节》(1922年)《白光》(1922年)《兔和猫》(1922年)《鸭的喜剧》(1922年)《社戏》(1922年)基本内容(主题):体现“五四”启蒙运动和思想革命的要求。(1)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2)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3)对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1
4、)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狂人日记》:是写旧家庭制度和礼教“吃人”问题。《孔乙已》《白光》:写旧教育制度——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残杀,抨击封建制度文化的“吃人”本质。(2)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药》:写华老栓用血汗钱买人血给儿子小栓治痨病,孩子却死了,而治病的人血却是革命者夏瑜的血。作品点出革命者为民族复兴而英勇献身,然而结果不过是用自己的血,做了愚味群众的送命的药。(鲁迅把群众对革命冷漠的现状写出来,是要告诉活着的的夏瑜们,唤醒民众是当务之急)《风波》:小说以民国六年(1917)七月张勋复辟的
5、闹剧为背景,围绕鲁镇船夫七斤因被革命党剪了辫子,怕被坐了龙庭的皇帝杀头而引起的一场虚惊,写出辛亥革命,并没有革掉农民头脑中的封建观念,农村存在着帝制复辟的思想基础。小说结尾写出复辟失败,七斤家的“风波”平息后,一切又恢复了旧态,九斤老太照样发着“一代不如一代”的怨言,七斤的女儿六斤又被裹了小脚,生活仍如一潭死水。作品真实地描绘出辛亥革命没有启发农民觉悟的批判。《阿Q正传》:写国民的麻木、愚弱的精神状态;点明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3)对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孔乙已》中的孔乙已和《白光》中陈士成都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
6、、屡试不第而穷愁潦倒的旧式读书人,但从未动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念。孔乙已在贫困中始终不肯脱下显示读书人身份的破长衫,除了能背诵四书五经中的句子和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外,没有生存的本领。陈士成十六次未考中秀才,却执迷不悟地做着托庇祖宗荫护、当官发财的黄粱美梦。结果孔乙已被丁举人打断了腿而穷死,陈士成鬼迷心窍地投水而疯死。科举制度成了-害读书人灵魂的无形的软刀子。孔和陈的悲剧,不仅形象地暴露了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弊害,而且也宣告它的气数已尽。《药》中的夏瑜在牢里劝牢头造反,结果被牢头打了一个耳光,并被喝止道:“你疯了!”鲁
7、迅写这些小说时常常有浓重的寂寞和悲哀感。一个把先觉的知识者视如狂人疯子的环境当然就有将这些知识者逼回庸众的“正常”队伍的力量。现实正是这样,觉醒者不是“狂人”和“疯子”,就容易变成“孤独者”或性格扭曲的人,除非他又“然已早愈”般地“正常”起来。《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是一个脾气乖张的人物,他无端地生气,愤世嫉俗,那是因为他曾经是一个辛亥革命时期的斗士,而现在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所致。他想起一起奋斗过的“故人”,“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骂迫害倾陷里渡过了一生;现在他们的坟墓也早在忘却里渐渐平塌下去了。”《端午节》中方玄绰是同一类人物。作为
8、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的《呐喊》突出之处(1)“表现的深切”——在小说题材、小说模式方面的变革。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药》写华老栓一家的精神愚味;《故乡》写闰土心灵的麻木;《明天》写单四嫂子失去儿子后的孤独与空虚;(2)从普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