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16410
大小:1.43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6-2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生活智慧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与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时代精神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二、探索世界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与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三、思想方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与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四、认识社会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与价值选择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基本框架什么是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群众观价值观人生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原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从生活实践
2、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温故知新你追求什么?我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你同意该学者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提示联系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不同意。唯物主义者承认物质(存在)决定意识(思维),但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但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世界本原识意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的根
3、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根本对立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2、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3、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上述观点属于哪一种唯物主义观点?这种观点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二、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局限性或优点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2、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
4、学根据。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水火土气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这一思想可以说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的最高概括和认识成果。(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1803年发表原子说,提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2、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物质观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
5、变化所造成的。简言之: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上述观点属哪种唯物主义观点?这种观点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基本观点局限性或优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基本观点优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6、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基本形态基本观点局限性或优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辨证历史唯物主义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2、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水火气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唯物主义三
7、种形态比较判断: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莱布尼瓷: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真累啊……王守仁(明)的“心外无物”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个人的眼睛看到了我,我就应该开放了,但是还有人没看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