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中国文化关系

书法与中国文化关系

ID:38913878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1

书法与中国文化关系_第1页
书法与中国文化关系_第2页
书法与中国文化关系_第3页
书法与中国文化关系_第4页
书法与中国文化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法与中国文化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书法与中国文化关系1.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河南的地理位置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甲骨文、金文是我国古老的书法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篆书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分大篆和由大篆简省形成的小篆。大篆流行于商周至战国时期,小篆流行于秦;隶书由小篆简化而来,形成秦,成熟于汉,故有“秦篆汉隶”之称。汉隶笔画出现波尾,字形比较扁平;章草是隶书的草写,流行于东汉;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成,东晋臻于成熟;行书是楷书快速书写形成的略为放纵的字体,因它保留有楷书或倾向草书的笔意,故又有行楷和行草之分;草

2、书是由行书简化笔画并连写而成,有的用笔奔放,体势连绵,称为大草或狂草。以上各种字体的书法,包括碑刻、拓本、手写卷轴等,构成了我国的书法艺术。据文献记载,现今河南境内大部分地区,不仅是我国原始社会阶段夏族和商族先公的重要活动地区,而且是我国最早的两个奴隶王朝—夏王朝和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带之一。所谓“禹居阳城”在现今登封县境内,“太康居斟鄩”在现今巩县境内,“禹都阳翟”在今禹县境内,“帝杼居原”在今济源境内,等等。近年在登封县告城镇北侧,找到了春秋、战国至汉唐连续使用的古阳城城垣遗址,出土了可靠的文字根据

3、,中国这个称号与中州有密切联系。相传禹死后,其子夏启在钧台召集了四方酋长,宣告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建立。启把统治的版图划为九州,因为豫州处于九州之中央,所以古人把豫州叫做中州或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给中原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而政治经济的繁荣,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河南既是政治经济的中心,也是文化艺术的中心。2.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中国文化本身,有着广泛而宽阔的领域。八千多年来,华夏民族所创造传承的中国文化,包括学术、思想、制度、社会、经济、文学、

4、艺术、科技和宗教等博大精深的内涵。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哲学的辩证统一,建筑的沉稳端庄,诗歌的一片天籁,绘画的气韵生动,武术的刚柔相济,禅家的洗心人静,中医的阴阳五行,书法都能兼收井容,丰富自身,成为中国文化领域中所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由此不难看出,中国文化是书法艺术生长的基础,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结晶,二者的密切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吐纳其华,莫非情性。”文艺的每一个种类,都有其根源的意向,并在这根源上寻求某一形式表达对此根源的感情与领悟。书

5、法艺术虽然是抽象线条与节奏的组合,但它那优美多姿的造型,“力士伸拳,金刚怒目”,“龙跳天门,虎卧凤阁”的联想,比文字叙述更能提供直接的体验。它也是了解和诠释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材料。只有把中国书法艺术放在中国文化的层次中进行考察,才能真正了解它丰富的内涵。但中国文化年深月久,浩如烟海,全面涉猎谈何容易。这里试用定点横断的方法,列举数例,说明书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1)气度恢宏的汉赋与左右拓展的隶书赋的形成曾受到骚的感召,骚对赋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理想性的抒发与政治性托寓的表现技巧是《离骚》的典型特征。《

6、九章怀沙》写道;“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凰在奴兮,鸡鹜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这是对是非颠倒,上下易位的控诉。骚中神秘旅游的铺叙和上下求索的异域色彩,对赋的想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赋不仅讲求形式,也注重同类事物的推求和同类事物的变换,这种推类艺术所表现的恢宏世界,在文化史上突出显示了汉代大帝国恢宏的气度,推类的模式正反映了大汉帝国向四方扩展的轨迹。汉代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然而黄老之道已潜化其中,阴阳之说也深入人心。这说明汉代文化实具有兼容并蓄的宽宏气度,从而文学艺术,如书画辞赋等,都表现

7、得质朴恢宏,气魄雄放。隶书在汉代是作为官定正体而广泛通行的。但隶书的兴起,可以追溯至秦,以至更远的战国时代。湖北地区的云梦睡虎地就曾出土过战国楚简,其文字书写体势虽属大篆,而已带有很浓的隶意,并有明显的波磔。可见隶书应在大篆盛行的晚期。至秦代,隶书的雏形便在徒隶们中间广泛流传。隶书到了汉代,又在秦隶简化便捷的基础上,慢慢向汉代通行的正体字过渡。为了写得更美,才在主笔出锋时。加上一个向上挑的动作,并在入笔时取藏锋逆转之势,就出现了蚕头雁尾的形状。东汉隶书日渐成熟,尤其是桓灵时期,已发展到相当精熟的程度。

8、字的形态端庄劲挺,法度森严,雍容大度,奇趣盎然,在书法史上形成了一代风范。如:《石门颂》(建和二年,即公元148年),是汉代大型摩崖刻石。笔势瘦挺,意志恣肆,奇趣横生,如长枪大戟,结字雄伟舒畅,曾被认为是篆书的用笔,隶书的结体、行书的意态,是汉隶中的一朵奇葩。《鲜于璜碑》(延熹八年,即公元l65年),为近期出土文物.结字宽博丰厚,茂密严整,用笔方折,气势雄健。碑阴书法在严整中又见恣肆,生动有致,被视为汉隶方笔流派的代表作。《夏承碑》(图1-10)(建宁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