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4225.3-1993 铧式犁 试验方法

GBT 14225.3-1993 铧式犁 试验方法

ID:38906988

大小:267.38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6-21

GBT 14225.3-1993 铧式犁 试验方法_第1页
GBT 14225.3-1993 铧式犁 试验方法_第2页
GBT 14225.3-1993 铧式犁 试验方法_第3页
GBT 14225.3-1993 铧式犁 试验方法_第4页
GBT 14225.3-1993 铧式犁 试验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GBT 14225.3-1993 铧式犁 试验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GB/T14225.3—93铧式犁试验方法Mouldboardplough─Testmethod1993-03-031993-1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铧式犁试验方法GB/T14225.3—93Mouldboardplough─Testmethod代替GB3964—83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与拖拉机配套的普通用途的水、旱田铧式犁(以下简称铧式犁)的试验条件、项目及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普通用途的水、旱田铧式犁的性能试验和生产试验。特殊用途的铧式犁(如林业、沼泽地、深耕、土壤改良及带复式作业部件的铧式犁)可参照执行。2试验的条件和准备2.1试验地条件。试验地应选择在平坦、有

2、代表性的田块,试验地的纵、横向坡度印苹大于3°,前茬高度应小于20cm,土壤含水率和坚实度应在适耕范围(土壤的含水率10%~25%)。2.2试验机组状态。试验样机及其配套动力应有良好的技术状态,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需检查校正。对比试验应在同等条件下进行。2.3试验测区的划分。性能试验测区的长度,旱田应不小于50m,水田及小型拖拉机(额定牵引力少于5kN的四轮拖拉机及手扶拖拉机)配套犁试验测区长度印苹小于20m。试验测区的宽应能满足全部试验样机和对比样机试验需要。试验田块按图1区划,应有足够的稳定区长度。图1性能试验田块区划图+—标杆位置;▲—土壤含水率、坚实度、植被或田面水深测定位置

3、;○──耕深、耕宽测点,每行程不少于11点,等距离插上标杆2.4试验地状况的测定。土壤含水率、坚实度、植被及水田田面水深和垄作地区垄距、垄高的测定按图1位置测定5点。2.4.1土壤含水率用取样法测定,也可用水分测定仪进行测定。每一测点按10cm分层取样(最下层至地表的高度要大于测定的最大耕深),分别计算各分层的平均值和全耕层平均值,用绝对含水率表示,记入表1。2.4.2土壤坚实度用土壤坚实度仪测定,每一测点按10cm分层测定(最下层至地表的高度要大于测定的最大耕深),分别计算各分层的平均值和全耕层的平均值,记入表2。2.4.3根据需要可加测0~5cm土层的含水率和坚实度。2.4.4测

4、定耕前的植被种类、植株高度并用1×1m2的框架,将框内植被齐地面剪下称重(稻茬地可用数丛法测定),计算5个测点的平均值一并记入表3。3性能试验3.1性能试验目的和测定项目3.1.1性能试验目的是评定铧式犁作业质量能否达到规定的产品设计要求。3.1.2测定项目:耕深、耕宽、作业速度、植被和残茬的覆盖率、土垡翻转程度、土垡破碎(断条)率。3.2性能测定,每种工况沿前进和返回方向各不少于二个行程。3.2.1耕深和耕深稳定性。耕深是指犁耕形成的沟底至未耕地表面的垂直距离,来用耕深尺或其它测量仪器,测量后犁体耕深。分别计算出每一行程和每一工况的平均耕深、变异系数和耕深稳定性系数,记入表4。计算

5、式如下:a.每行程值按(1)式计算:……………………………………………(1)b.工况值按(2)式计算:……………………………………………(2)式中:ai──各测定点耕深值,cmn──每行程测定点数;──每行程平均耕深,cm;S──每行程标准差,cm;V──每行程变异系数,%;U──每行程耕深稳定性系数,%;──工况平均耕深,cm;N──工况测定点数;S──工况耕深标准差,cm;m──工况变异系数,%;──工况耕深稳定性系数,%。3.2.2耕宽和耕宽稳定性。耕宽是指在一个耕作行程中耕翻土垡的宽度,沿垂直机组运动方向测定两个相邻行程犁沟沟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在测定耕深的相应处进行测量,分别

6、计算每行程和每种工况的平均耕宽变异系数和耕宽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同3.2.1,记入表5。3.2.3作业速度。测定机组每一行程平均速度,并计算每种工况平均值,记入表6。3.2.4植被和残茬覆盖率。每工况不少于3个测点,在已耕地上取宽度为2b(b──犁体工作幅宽),长度为30cm的面积,分别测定地表以上的植被和残茬重量,地表以下至8cm深度内的植被和残茬质量和8cm以下耕层内的植被和残茬重量(见图2)。按(3)、(4)式计算植被和茬覆盖率,记入表7。图2…………………………………………(3)…………………………………………(4)式中:F──地表以下植被和残茬覆盖率,%;F──8cm深度以

7、下植被和残茬覆盖率,%;bZ──露在地表以上的植被和残茬重量,g;1Z──地表以下8cm深度内的植被和残茬重量,g;2Z──8cm深度以下植被和残茬重量,g。3用数丛法测定覆盖率时,植被或残茬被覆盖的长度未达到其长度的2/3者按未被覆盖论,按(5)式计算记入表8。……………………………………………(5)式中:f──覆盖率,%;Z──耕前平均丛数,丛/m2;1Z──耕后平均丛数,丛/m2。23.2.5土垡翻转程度。土垡在翻转后其含植被或残茬表面与沟底夹角小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