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01665
大小:4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21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课:文言文比较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案学习目标: 1、明确文言文阅读中考部分考点; 2、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教学重点: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难点: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步骤:” 一、导入:用培根的名言导入,“知识就是力量。”“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一)什么是文言文比较阅读文言文比较阅读是把两则或两则以上有某种联系的文言语段作为阅读材料,要求在文章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的阅读形式。(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选材原则选文原则
2、1、选段之间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2、选段之间必定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3、课外选文与课内选文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的文言文。4、从选文内容看,以写人叙事类为主,选文侧重于忧国忧民、选贤举能、展示个性、伤时感怀、抒写志趣、哲学思辨、勤学励志等。(三)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考题有哪些?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3.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4.比较阅读
3、材料,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比较角度二、常见题型例1、【甲】《马说》【乙】《桓公伐孤竹》(2016·山东省济宁市)【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例2、【甲】《醉翁亭记》【乙】《满井游记》山水风光,寄情于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常见题型1——比较主旨情感异同例1、【甲】《曹刿论战》【乙】《秦攻赵长平》(2016·丹东市)阅读【甲】【乙】两文,概
4、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甲】《唐雎不辱使命》【乙】《曹刿论战》(2015·莱芜市)请分别概括唐雎和曹刿的性格特点。※常见题型2——比较人物形象异同例1、【甲】《唐雎不辱使命》【乙】《邹忌讽齐王纳谏》(2015·莱芜市)2、【甲】《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治国犹栽树》(2015·黄冈市)【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常见题型3——比较内容异同例1、【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曹刿论战》(2016·东营市)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法各不相
5、同,试作简要说明。2、【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孟子少时诵》(2015·济宁市)【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常见题型4——比较写作手法异同三、解题策略(2015·达州市)【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
6、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
7、,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 [ǎo]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策略一:比较主旨情感异同议论抒情是重点;文章首尾须看清;人生经历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参考。(2016·丹东市)【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
8、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