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 34 T 590-2006江淮地区高产优质粳稻生产技术

DB 34 T 590-2006江淮地区高产优质粳稻生产技术

ID:38886530

大小:181.0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20

DB 34   T 590-2006江淮地区高产优质粳稻生产技术_第1页
DB 34   T 590-2006江淮地区高产优质粳稻生产技术_第2页
DB 34   T 590-2006江淮地区高产优质粳稻生产技术_第3页
DB 34   T 590-2006江淮地区高产优质粳稻生产技术_第4页
DB 34   T 590-2006江淮地区高产优质粳稻生产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DB 34 T 590-2006江淮地区高产优质粳稻生产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备案号:00000-200X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590-2006江淮地区高产优质粳稻生产技术2006-04-20发布2006-04-2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34/T590-2006目次目次…………………………………………………………………………Ⅰ前言…………………………………………………………………………Ⅱ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生产基地…………………………………………………………………14.选用品种及产量结构指标………………

2、………………………………15.核心技术内容……………………………………………………………26.育秧………………………………………………………………………27.移栽………………………………………………………………………38.肥料使用…………………………………………………………………49.水浆管理…………………………………………………………………410.大田病虫防治…………………………………………………………511.大田杂草防治…………………………………………………………612.收获……………………………………………………………………7IDB34/T590-

3、2006前言根据安徽省江淮地区粳稻生产实际情况,为指导农民进行生产,推广作物标准化种植,参考借鉴外省经验,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编写格式按GB/T1.1的规定执行。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天长市农业委员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培江、杨惠成、周永寿、林丰成、吴爽、孔令娟、叶继文本标准2006年4月20日首次发布IIDB34/T590-2006江淮地区高产优质粳稻生产技术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江淮地区优质粳稻高产栽培技术标准,包括品种选

4、用、产量、群体质量指标、壮秧指标、育秧技术、移栽密度、施肥、灌水、病虫草防治及收获等全过程生产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江淮地区粳稻高产优质生产,亦可供淮河和长江流域的中稻生产区参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标准。GB/T17891优质稻谷质量标准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NY5116无公

5、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NY5117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3.生产基地土地平整,独立灌排;土壤基础肥力达到中上等田;环境符合NY5116的规定。4.选用品种及产量结构指标4.1品种选用选用高产稳产、耐肥抗倒、抗病性较强、全生育期145天~160天、品质达GB/T17891标准的大穗型或穗粒兼顾型的品种,如Ⅲ优98、9优1DB34/T590-2006418、武粳15、南粳40等,以充分利用温光资源。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的规定。4.2产量结构2每667m产量700kg。产量构成因素见表1。2表1产量构成因素(单位面积:667m)品种有效穗数每穗总粒

6、数结实率千粒重茎蘖成穗率类型(万)(粒)(%)(g)(%)大穗型18~20170~19085~9025±175~80穗粒兼顾型22~24130~15085~9027±175~805.核心技术内容适期播栽,培育壮秧,精准施肥,健身节水灌溉,无公害综合防治病虫草害。6.育秧6.1关键技术以最佳抽穗期确定适宜播种期,以先进的育秧方式和适宜的播期及叶龄确定播量,提高秧苗素质,培育壮秧。6.2播种期保证8月20日~9月5日抽穗扬花,有效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播种期为5月5日~15日。6.3育秧方式肥床旱育秧。6.4壮秧标准秧龄35天~40天,叶龄7叶~8叶,苗高2

7、0cm,要求苗挺叶绿,矮、壮、齐,无病虫害。单株带大蘖2个~3个,根系短、白、粗、多。2DB34/T590-20066.5育秧技术26.5.1苗床:选择肥沃、疏松、深厚的菜园或旱作地作苗床。冬季每667m施腐熟农家肥2000kg,播种前20天施45%三元复合肥50kg、氯化钾5kg,尿素10kg~15kg培肥苗床。26.5.2播种量:一般6叶~7叶移栽常规粳稻为60g/m,8叶左右为230g/m。杂交粳稻播种量减半。6.5.3浸种与催芽:浸种前进行选种和晒种1天~2天,用4.2%浸丰浸种,具体方法见附录A。破胸露白即可摊晾备播。6.5.4播种:苗床先整好

8、压平,再喷洒清水,使0cm~15cm土层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将芽谷均匀撒播在床面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