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实验诊断学学习精要及习题集概要

兰州大学实验诊断学学习精要及习题集概要

ID:38876632

大小:877.50 KB

页数:161页

时间:2019-06-20

兰州大学实验诊断学学习精要及习题集概要_第1页
兰州大学实验诊断学学习精要及习题集概要_第2页
兰州大学实验诊断学学习精要及习题集概要_第3页
兰州大学实验诊断学学习精要及习题集概要_第4页
兰州大学实验诊断学学习精要及习题集概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兰州大学实验诊断学学习精要及习题集概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概论了解实验诊断学的定义、学习任务、学习重点与方法,明确学习目的。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一节血细胞一般检验【学习要求】1.掌握血常规检验的相关参数的参考值、临床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临床病例分析。2.熟悉血液一般检验的临床应用、标本采集与送检注意事项3.了解血液检验的方法学进展【内容精要】血液一般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形态及血红蛋白含量的的分析而言。目前多采用电阻抗性或光散射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以手工法或自动血沉分析仪进行血沉测定。其中电阻抗型血细胞自动分析仪主要分析成熟血细胞的数量、体积及差异和血红蛋白含量,提供三种血细胞的体积

2、分布直方图。而光散射型血细胞分析仪还可分析血细胞内部结构,并进行网织红细胞分析。在判断结果时,需首先排除生理性因素所致异常,再分析其病理意义。一、红细胞相关检验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测定值低于参考值下限即称为贫血。各种原因导致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生成不足、破坏加速及大量丢失均可表现为贫血。根据临床经验习惯上认为:病人红细胞、血红蛋白较参考值下限低约10~20%之内时为生理性改变,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病理意义的贫血。不同原因所致贫血,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不同,其红细胞参数特征及细胞形态学改变也各有特征。仪器检验结果通常表现为大细胞型、小细胞型和正常细胞型,而根据

3、其大小差异情况又各自分为均一性和非均一性。在血涂片上则表现为红细胞大小异常、形态异常、着色异常、结构异常。1.缺铁性贫血严重者呈小细胞低色素、小细胞非均一性,曲线波峰左移,基底部加宽。早期轻微缺铁者为正细胞非均一性。对因治疗后可呈双峰,提示治疗有效。2.轻型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也为小细胞低色素性,但前者为小细胞均一性,波峰左移,基底部无明显变化。后者为小细胞非均一性,但治疗前即表现为波峰左移、双峰、基底部加宽。3.巨幼细胞贫血波峰右移、基底部加宽。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细胞贫血治疗有效时都会呈现双峰。4.双相性贫血(营养性混合性贫血)红细胞参数因铁和B12、叶

4、酸缺乏的程度变化规律不确定,但治疗后也可出现双峰。血涂片上红细胞形态学异常的临床意义为:①球形红细胞数>20%;椭圆形红细胞数>25%;口形红细胞数>10%即具有诊断价值,多属遗传性因素导致的红细胞膜缺陷。②镰状红细胞贫血(HbS)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需通过红细胞镰变试验才可能在体外观察到。③球形红细胞也可能继发于AIHA或肝病;④泪滴样红细胞常提示病人发生骨髓纤维化;⑤大量嗜多色红细胞及蚕食样红细胞常提示急性溶血性贫血;⑥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常用于铅中毒的辅助诊断,又与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相伴出现于巨幼细胞贫血及溶血性贫血。并无直接诊断意义。二、白细

5、胞计数与白细胞分类计数在各种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淋巴细胞。五种白细胞各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病变因素及性质不同,所致白细胞变化的种类及程度各异。常见的病理情况有感染,血液病,应激,理化损伤,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药物中毒等。1.感染159主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等。理解这部分内容时,要紧密结合基础课所学习过的各种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有关知识和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从中找到彼此之间的关系以便于掌握。否则,死记硬背将不易得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及病原体种类与白细胞数量改变的规律见表2-1:表

6、2-1某些感染时白细胞的改变白细胞种类增多减少中性粒细胞(LCR、LCC)金葡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少量病毒、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等。严重者可导致核象改变伤寒、副伤寒、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CMV、疟疾、黑热病等病情好转时逐渐恢复正常淋巴细胞(SCR、SCC)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CMV、麻疹、EBV、流行性出血热、百日咳、结核、布鲁菌、梅毒、弓形体等。有时会见到异型淋巴细胞单核细胞(MCR、MCC)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结核活动期、急性感染恢复期嗜酸性粒细胞(MCR、MCC)寄生虫病、猩红热伤寒、副伤寒嗜碱性粒细胞(MCR、MCC)水痘、

7、流感、天花、结核2.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时,中性粒细胞(连同红细胞、血小板)数量降低;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表现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都低于正常,但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白血病时,可有一种或几种白细胞增加,伴有原始、幼稚细胞、形态异常或出现异常结构。3.应激如大出血、大面积组织损伤(烧伤、心肌梗死、挤压伤等)、中毒、大量血细胞破坏等多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加甚至核象改变。而应激常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4.理化损伤或药物影响放射线损伤、抗甲状腺药物,抗癌药,解热镇痛药、某些抗生素和长期苯作业等,多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糖皮质激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