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热点问题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九热点问题探究目录知识整合……………………………………………(3)触类旁通……………………………………………(4)随堂训练……………………………………………(10)返回目录知识整合一、热点问题的复习方法二、世界热点地区及热点问题三、中国时政热点例1第六次全国铁路大提速将在2007年4月18日正式施行。据此回答(1)~(3)题。(1)第六全国铁路大提速体现了现代交通发展的()A.网络化B.高速化C.专业化D.集团化返回目录触类旁通(2)图示省有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建成后,有效改善了川江的航运条件,缓解了图中哪条铁路的运输压力()A
2、.①B.②C.③D.④(3)图中铁路纵向密度较大,横向密度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山脉南北纵列,横断东西交通B.有发达的长江航运C.东西部经济差异较小,不需太多铁路D.西部地区有自然保护区,修铁路会破坏保护区返回目录触类旁通返回目录触类旁通[解析]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交通运输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在高考中与此有关的内容,如青藏铁路、第六次铁路大提速等热点内容是高考的重点,通过交通运输的建设考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考查重大工程所在区城的自然地理特征等。第六全国铁路大提速体现了现代交通发展的高速化趋势。三峡工程的兴建,
3、使大坝上游河段水位抬升,流速变缓,有效改善了川江的航运条件,缓解图中襄(襄樊)渝(重庆)铁路运输的压力。图中铁路纵向密度较大,横向密度较小的主要原因是横向(东西方向)有发达的长江航运,长江的运输能力相当于三条铁路的运输能力。[答案](1)B(2)D(3)B返回目录触类旁通例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2008年3月3日,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1)湄公河在图上的数码是,它在中国境内被称为江,最终流入海。(2)该流域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是分布,这种地形分布特征是在亚
4、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作用下形成的。返回目录触类旁通(3)该流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其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是:。(4)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单项选择)A.贵州省B.云南省C.青海省D.西藏自治区(5)流域内各国具有各自的地理优势,易于形成互补。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国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国家的代码是,世界重要的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代码是,世界稻米出口量最大国家的代码是。(6)我国与流域内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是:。返回目录触类旁通[解析]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
5、越南六国,是一条国际河流,湄公河区域是近几年来经济合作和开发比较热的地区,流域内的六国领导人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召开了多次协商。湄公河次区域内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地形地势、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与我国云南等地水乳交融。[答案](1)③澜沧南(2)山河相间侵蚀(切割)(3)气候湿热、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水稻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4)B(5)甲丙丙(6)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流域内各国国际大通道的建设;有利于流域内各国资源优势互补与市场共享;有利于流域内各国经济共同发展与繁荣。一、单项选择题返回目录随堂训练下表为“部分国
6、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1~3题。1.由表中分析可以看出()A.甲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于丁国B.甲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乙国的10倍C.甲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D.丙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甲、乙、丁三国之和甲国乙国丙国丁国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220089521824533578900每万元GDP耗水量(m3)50455143872881344[答案]B返回目录随堂训练[解析]该题以当今的热点水资源危机问题为背景,考查本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意在培养节水意识。由图表中可知
7、,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最少的,约占世界的1/4,但我国每万元GDP的耗水量最大,约占美国的10倍,澳大利亚人口少,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答案]B[解析]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最高是因为技术水平低,对水资源的浪费严重,循环利用率低,节水意识淡薄。2.甲国有可能是()A.美国B.中国C.法国D.澳大利亚返回目录随堂训练3.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A.加人水利建设投入B.控制城市规模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优先发展工业[答案]C[解析]要建设节水型社会,降低每万元GDP耗水量,必须加大技术改造,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从而提高水的利用
8、率。返回目录随堂训练材料一上海合作组织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