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感想_在萧军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发言

三点感想_在萧军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发言

ID:38851684

大小:116.9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0

三点感想_在萧军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发言_第1页
三点感想_在萧军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发言_第2页
三点感想_在萧军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发言_第3页
三点感想_在萧军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发言_第4页
资源描述:

《三点感想_在萧军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发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萧军百年纪念专辑三点感想———在萧军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发言严家炎我与萧军先生的接触不多。印象较深的一次,是1979年我到萧军后海的家里访问,想借他的《文学报》阅读。萧军先生热情接待了我。连续四五个小时的阅读,使我大吃一惊,如梦初醒,懂得1948年《生活报》对他的批判完全是个冤案,于是在1980年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上发表《从历史实际出发,还事物本来面目》一文为萧军翻案,并且对这位三十年来拒不认“错”的“关东硬汉”感到由衷的钦佩。对于萧军的作品,我倒是大部分读了的,所以,我想在这里主要就萧军作品说说某些认识和印象。我觉得,萧军从他与萧红一起作为东北流亡作家在上海露面时开始

2、,在创作上就是有自己的特点和贡献的。他的《八月的乡村》、《跋涉》以及萧红的《生死场》,给左翼文坛带来一股新三鲜的空气,那就是浓烈的生活气息以及渗透和贯注在生活画面背点感后的作者深沉的感情。小说的字里行间常洋溢着方刚的血气,显想65得质朴而又刚健。《八月的乡村》表现一支游击队在血泊中成长的严酷的历程。作者丝毫不想回避生活和斗争的严酷性,但作者对自己的人物又充满着爱,他在一篇文章中说:他为了构思一个游击队员唐老疙疸的死,“足足思索了近乎两天两夜”,“那时的心情是很难受的”,可见作者和自己笔下的生活融合到了何等紧密的程度。鲁迅对萧军这种主客观完全融合的创作态度,显然是喜欢和欣赏的。

3、鲁迅在评论《八月的乡村》时,写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来形容这部作品:“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以至失去的茂草,高粱,蝈蝈,蚊子,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眼前展开,显示着中国的一(部)分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这种形象概括法,切合于主客观完全融合而“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眼前展开”的那类作品。这是萧军作品的特点,也是他的贡献,它与有一些只重视斗争的情节而缺少生活实感的左翼作品是不一样的,甚至与路翎那种同样主客观融合然而偏重主观或主观性很强的作品也是不一样的。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力透纸背”,说的就是字面上似乎不大看到,笔力却渗透

4、在纸的背后。中萧军作品的深沉强烈的感情,就是隐藏在画面背后的。这是我想国说的第一点感受。现代第二,《八月的乡村》是萧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文学成名之作,但不是他最成功的长篇小说。萧军的成就最高、最出研究色的作品应该是长达八十万字的《过去的年代》(一名《第三丛代》)。如果要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排出十几刊·部的话,那么,《过去的年代》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列进去的。20早在抗战爆发的前夕,当这部作品前两卷刚发表时,非常关心现07代文学的评论家常风,就称赞它是一部“雄浑、沉毅、庄严的·第史诗”。小说以清末到“五四”这十年左右为背景,通过农民、六期地主、工人、胡子、流

5、浪汉、官僚、军阀、资本家、帝国主义分66子等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通过一些颇有深度的形象的塑造,全方位地写出了东北社会的演变,揭示了这段时期里封建统治有所削弱而殖民地化则暗中加强的潜在趋势。无论就视野之宽广,格局之宏大,气势之深沉,笔触之细腻来说,这都是一部相当杰出、厚重的作品。萧军是喜欢和佩服列夫·托尔斯泰的,《过去的年代》恐怕是他在艺术上受了老托尔斯泰影响的结果。这是我的第二点想法。第三,萧军在旧体诗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也是值得重视的。由于萧军从少年时期就喜欢习诵中国的传统诗歌,并且培育了较高的修养,加上他的特殊的才华,他的旧体诗尽管创作得不是很多,却具有较高的水平。这

6、些旧体诗对于表现他的性格胸怀,抒发他的内在感情来说很重要。例如他1930年被东北讲武堂开除之后,曾在沈阳报纸上发表过与同学T君等的赠别诗,七律之一即表白了自己当时的心志:欲展雄心走大荒,可堪往事误昂藏!三年俯仰悲戎马;十载遭逢半虎狼!任是苍天终聩聩;何问宇宙永茫茫。男儿自有洪崖臂,怎肯蛾眉斗画长?又如1935年写的七绝《言志》:读书击剑两无成,空抱韶华误请缨。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轻。沉重中带点压抑,恳切却不无潇洒。再如1946年5月在华三北新解放区张家口步邓拓诗韵回赠一首:点感一别乡关十六春,豪情湖海慕元龙。想67醇醪乍酌人出醉;古塞春迟绿未浓。虽许丹心酬父老;尚余一

7、笔报工农。相逢他日知何往,同气连枝迹有踪。也写得激情满怀,韵律工整。“五四”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以后,写旧体诗的作家不多,老一代中只有鲁迅、郁达夫、郭沫若等写得好,稍后的就只有聂绀弩、萧军等在写而且写得比较出色。值得注意的是,旧体诗这方面的审美修养,反过来又会提高和加深新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二者可以相辅相成。所以我认为,萧军这方面的成就也是值得一提的。以上几点,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觉,不知说得对不对,请各位指正。[严家炎北京大学中文系邮编10087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第六期6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