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840998
大小:2.13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6-20
《《微生物细胞》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 微生物细胞重点和难点: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1.1细胞的化学性质1.1.1细胞的化学成分有机物(99%)无机物(1%)蛋白质—各种酶类 酯—不溶于水的化合物—既是结构成分,也是贮藏物质核酸—贮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嘌呤、嘧啶、核苷酸以及辅酶等碳水化合物1.1细胞的化学性质1.1细胞的化学性质1.1细胞的化学性质1.1.2细胞的有机单体和多聚体1.1.2.1碳水化合物和多糖1.1.2.2脂肪酸和类酯1.1.2.3核苷酸和核酸1、碱基2、核苷酸中的糖分子3、核苷
2、酸中的磷酸下一张1.1细胞的化学性质返回1.1细胞的化学性质返回1.1细胞的化学性质1.1.2.4氨基酸和蛋白质1.2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2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2.1细胞壁1.2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壁:是细胞质膜外面具有一定硬度和韧性的壁套,使细胞保持一定形状,保障其在不同渗透压条件下生长,即使在不良环境中也能防止胞溶作用。1.2.1.1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成分1.2.1.2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G+)1.2.1.3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G-)1.2.1.4细菌细胞壁的多样性下一
3、张1.2.1.1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成分1.2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2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革兰氏染色法(Gramstain):一种鉴别染色法,当用脱色剂处理时,根据保留或失去原始着色剂(结晶紫)与否,细菌被划分为革兰氏阳性或革兰氏阴性。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把所有的细菌分二大类(G+&G-),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总结的经验染色法。染色流程:细胞→结晶紫染色→加碘液媒染→丙酮、酒精脱色→复红复染。1.2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返回1.2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2.1.2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G+)革兰
4、氏阳性细菌结构:只有一层厚壁,30-40nm,成分是肽聚糖(占细胞壁成分的60-90%)加磷壁酸,脂类1-4%。G+为什么会被染成紫色?因为肽聚糖含量较多,脂类物质含量较低,用丙酮或酒精(脂溶剂)处理脱水,引起壁的肽聚糖层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初染结晶紫颜色抽取不出来,也不能复染上复红颜色而保留、保持原来的紫色。1.2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返回1.2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2.1.3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G-)革兰氏阴性细菌结构:G-比G+薄(15-20nm),结构较复杂,可分两层。外层壁中脂类含量
5、高,约占胞壁干重11~12%,内层壁为肽聚糖,占胞壁干重10%。G—为什么会被染成红色?因为脂类物质较多,肽聚糖少,用丙酮或酒精(脂溶剂)溶掉脂类,使细胞壁的透性增加,从而把初染结晶紫颜色抽取出来,复染上复红颜色而被染成红色。1.2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2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不同细菌为什么会被染为两种不同颜色有二种学说:1、细胞壁渗透学说(根据细胞壁结构说明)2、化学机制学说:某些微生物学家提出,如果细胞具有阳性酸就表现G+反应,反之G—反应,认为RNA和磷酸聚甘油的组分是决定G+、G—反应。返回1
6、.2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2.1.4细菌细胞壁的多样性G+G-对青霉素的敏感性高低碱性染料的抑制作用高低营养要求大多数较复杂较简单强弱对物理因素破坏作用的抗性一般G-的染色反应比较稳定,而G+性质常在某些条件下有变化,绝大多数为G+,但有些表现为阴、阳不定。1.2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菌细胞壁的功能:①保护细胞及维持外形。②具有分子筛作用(屏障作用)。水及一些简单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③具有膨压作用,膨压本身有一定坚韧和弹性,在低渗环境中不会膨胀破裂,在高渗环境中防止原生质过度收缩。
7、④为鞭毛运动提供活动之点(没有细胞壁鞭毛不能运动)。返回1.2.2细胞质膜和内膜系统1.2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质膜简称质膜,是围绕细胞质外面的双层膜结构,使细胞具有选择吸收性能,控制物质的吸收与排放,也是许多生化反应的重要部位。1.2.2.1质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1.2.2.2质膜的功能1.2.2.3与质膜相连的内膜系统下一张1.2.2.1质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质膜的基本结构是磷脂双层(phospholipidbilayer),含有高度疏水的脂肪酸和相对亲水的甘油两部分。磷脂的亲水和疏水双重性质使它具有方
8、向性,由双层磷脂构成的质膜其疏水的两层脂肪酸链相对排列在内,亲水的两层磷酸基则相背排列在外,类似于G-细菌细胞壁外层的双层磷脂结构,称为单位膜,这种排列结构使质膜成为有效控制物质通透的屏障。质膜很薄,约5-lOnm厚。蛋白质镶嵌在双层磷脂中,并伸向膜内外两侧。分为两类,边缘蛋白(peripheralproteins)和整合蛋白(integralproteins)。边缘蛋白的含量约为膜蛋白的20%-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