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ID:38824790

大小:238.5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19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5年高考阜阳十中高三历史复习重点题导学资料汇编支峰/编辑高三历史组审核高三历史复习重点题导学资料汇编第一部分政治文明的历程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0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三大政治制度及其内在的关系(一本P002)2.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及破坏衰亡的根源(根源见蓝皮同步P1导悟一)积极作用: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身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⑵它调节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

2、状况。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衰亡根源(根源见蓝皮同步P1导悟一)3.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1)宗法制促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造就了中华民族“国”与“家”密不可分的观念。(2)受宗法观念的长期熏陶,国人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3)

3、宗法制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例如:重男轻女;修族谱;后代继承父亲的“姓氏”。(4)宗法制中“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自律盲从”等成为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道德专制导致了国人重人治轻法治,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法制进程。4.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本P003)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三次转折(1)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以王权为中心的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它避免了因王权交替而导致的混战,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2)以王权为核心的

4、宗法制、分封制到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变:自秦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强化,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但后期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和科技创新的进步。(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向近代民主政治的转变: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鸦片战争后,受西方代议制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艰难地向近代民主政治迈进。6.“封建”制度与封建制度(参

5、见一本P002)分封制在中国古代原叫做“封建”制度。但这个“封建”与我们用于社会发展史中的“封建”不是一个含义,而是“封诸侯,建藩卫”的简称。为了将这两个“封建”相区别,今天史学界多称“封诸侯,建藩卫”制度为“分土封侯制”或简称“分封制”。考点0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7.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一本P5)8.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一本P5)9.重点概念:中央集权制度与中央集权(一本P5易混点1;另见蓝皮同步P5导悟1)(提醒:中央集权除了中央集权制度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中央集权,另外还有现代政治中的中央集

6、权,二者不可混淆。)10.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内容和特点(蓝皮同步P5导悟2)1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提醒:注意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的区别)(1)积极作用:①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③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先进和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传播。④为人类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7、(2)消极作用:①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③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④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考点0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影响(一本P9)13.从汉到元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特点见一本P9)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制度创新:①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②唐朝三省六部制。③宋代增设参知

8、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④元朝设中书省。(2)地方制度变革:①汉代郡国并行制、刺史(后改称州牧)制度。②唐朝设置节度使。③北宋派文臣做地方官。④元朝实行行省制度。(3)选官、用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演变特点(特点见一本P9)14.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一本P8易混点1)15.比较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和隋唐的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