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等级的确定

抗震等级的确定

ID:38800863

大小:4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9

抗震等级的确定_第1页
抗震等级的确定_第2页
抗震等级的确定_第3页
抗震等级的确定_第4页
抗震等级的确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震等级的确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其大小有两种表示方法:里氏震级和麦氏震级。一、里氏震级里氏震级是由两位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里克特(CharlesFrancisRichter)和古登堡(BenoGutenberg)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地震震级标准。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为了使结果不为负数,里克特定义在距离震中100公里处之观测点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水平位移为

2、1微米(这也是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的最大精度)的地震作为0级地震。里氏规模为地震仪记录的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震级计算公式:M=lg(A)-lg(A0)lg(A0):A0是指距震中100公里处接收到的0级地震的地震波的最大振幅,单位是微米,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A0=1。lg(A):A是指我们关注的这个地震在距震中100公里出接收到的地震波的震幅,单位是微米。按照这个定义,如果距震中100公里处的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振幅为1毫米(10

3、00微米)的话,则震级为里氏3级。里氏震级并没有规定上限或下限。现代精密的地震仪经常记录到规模为负数的地震.缺点和改进:原里氏震级的主要缺陷在于它与震源的物理特性没有直接的联系,并且由于“地震强度频谱的比例定律”(TheScalingLawofEarthquakeSpectra)的限制,在8.3-8.5左右会产生饱和效应,使得一些强度明显不同的地震在用传统方法计算后得出里氏震级(如MS)数值却一样。到了21世纪初,地震学者普遍认为这些传统的震级表示方法已经过时,转而采用一种物理含义更为丰富,更能

4、直接反应地震过程物理实质的表示方法即矩震级(Momentmagnitudescale,MW)。地震矩规模是由同属加州理工学院的金森博雄(HirooKanamori)教授于1977年提出的。该标度能更好的描述地震的物理特性,如地层错动的大小和地震的能量等。改进后的里氏震级直接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其中基级能量2.0×1013尔格(2.0×106焦耳),按几何级数递加,每级相差31.62倍(准确地说是根号1000倍,两级能量差1000倍)。二、麦氏震级麦氏震级通常又称为地震烈度。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

5、破坏不一定是相同的,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制定了麦氏震级。各国对麦氏震级的标准略有不同。中国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为: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

6、坡;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三、里氏震级与麦氏震级换算关系麦氏震级(地震烈度)里氏震级1.0<3.02.03.0–

7、3.43.03.5–4.04.04.1–4.45.04.5–4.86.04.9–5.47.05.5–6.08.06.1–6.59.06.6–7.010.07.1–7.311.07.4–8.112.0>8.1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1999)Generalrulerforearthquakemagnitude1999-04-26发布1999-11-01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1范围本标准是地震震级M测定方法和使用的规定,适用于地震测定、地震预报、防震减灾、新闻报道等社会应用。本标准不约束

8、科学研究分析使用其他类型的震级。“地震震级M”是本标准规定的震级,其他类型地震震级必须冠以限制词与添置注释符号。如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矩震级MW等。地震震级M用地震面波测定。深震(震源深度大于70km)与小震不能用地震面波测定时,可用《地震台站观测规范》(1990)规定的mb、ML测定。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l地震震级earthquakemagnitude对地震大小的相对量度。2.2地震面波seismicwave地震激发的沿地球表面传播的地震波。2.3质点运动particlem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