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

ID:38799353

大小:20.4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9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_第1页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_第2页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_第3页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_第4页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脊柱相关反应点诊治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代医学对于脊柱和疾病关系的认识始于本世纪初,目前国际上文献报告的与脊柱有关的疾病涉及神经、消化、吸收、泌尿、生殖、内分泌、循环、运动等多个系统,而且随着临床医学不断大量地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于脊柱与疾病关系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从一般临床分析发展到一系列基础理论研究。Philips(1927年)首先指出心绞痛样的胸前区痛可因颈神经根受压而出现。Gunther、Kerr和Sanmpson(1929年)报告了30例颈性心前区痛病例。Reeves和Harrison(1958年)提出心绞痛和骨骼痛同时存在的看法,认为后者

2、能诱发反射性冠状动脉收缩。Kapoor和Tiwary1966年通过一系列检查和试验证实颈性心前区痛确实存在。脊诊诊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之上根据脊柱两侧的病理变化,并结合现代解剖学、全息学说总结出来的一种诊断方法。是医者诊观脊柱及其两侧的异常变化并靠手力功底在脊柱两侧查找“阳性”反应点,来判断疾病的部位及对应脏器的功能变化的一种特色诊疗方法。“阳性反应点”是指脊柱及两侧的异常变化。主要包括:椎旁压痛点、脊柱骨骼位置异常、皮肤异常、软组织结节、条索状物、软组织包块、椎旁软组织松懈异常等异常现象均称为脊柱的“阳性”反应点。

3、诊查治疗范围通过对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经络学说和全息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处理,并结合现代医学中的脊椎解剖学总结出自己一套较为准确的脊椎对应脏器及疾患关系图,凡纳入关系图的脏器均为脊诊诊断治疗范围。脊诊诊查的要点:1.用手指或指腹细心触摸脊柱两侧,力量先轻后重、由浅入深、自上而下、两侧对比,认真细致触诊。操作过程中应做到手到心到、轻巧、无痛、准确,精神高度统一。2.临床工作者或初学者应经常练习脊诊触诊,提高手指或指腹的敏感度、准确性及对阳性反应点的鉴别能力,即《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云“必须素知其体相”才

4、能达到“以手扪之,自悉其情”的境界。3.对脊柱两侧的异常隆起应仔细鉴别诊断,《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所云“脊筋隆起、骨缝必错”,《仙授理筋续断秘方》云“凡认损处,是须揣摩骨头平正,不平正处则可见异常”,充分说明了隆起在触诊中的重要性。4.触诊所发现的阳性反应点应注意:(1)阳性反应点的质地软硬度;(2)阳性反应点的解剖层面及位置是在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层、关节突、棘突还是横突;(3)阳性反应点的性质是实点还是虚点;(4)阳性反应点的按压反应,是喜按(虚点)、还是拒按(实点),有无放射感及局部有无酸麻胀痛感。脊诊诊

5、法的重要性及对阳性反应点的认识:脊诊诊法既然是医者用手在患者脊柱两侧寻找阳性反应点,那么也应属于手法的范畴,广义的手法就包括检查手法及治疗手法。而狭义的手法仅指治疗手法,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提到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其中将摸法放在首位,就强调了摸法及治疗前仔细检查的重要性。同时又提到了“以手摸之,自知其情”并记载了筋歪、筋断、筋翻、筋转的各种病理变化,说明古人对检查的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诊断经验,目前在X线、CT、MRI广泛普及的情况下,可以清楚的看到骨骼的形态,但对许多软组织仍难以察觉,单纯

6、依靠影像检查施治,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综上所述,临床中必须做到筋骨并重,同时多年临床观察总结“阳性反应点”,有内环境引起如椎体错位、小关节紊乱、退变。也有脊柱周围软组织损伤。感受风寒、劳损等外环境所引起的,其中主要包括椎体位置异常、皮肤异常、软组织结节、条索状物、触痛、痉挛、僵硬。阳性反应点的出现是寻找患椎的最佳捷径,同时临床证明,阳性反应点越靠近椎体及压痛点越明显,其临床意义就越大。脊诊诊法的临床研究总结:1.通过临床反复总结观察及结合神经系统在脊柱分布规律,发现:C1-4:颈丛神经系统。主要由C1-4脊

7、神经组成主要影响、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及头面部和五官为主。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视力异常、牙痛、三叉神经痛、胸闷、憋气、窦性心律等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C5-T1:臂丛神经系统。主要由C5-T1脊神经组成,主要影响颈项部、肩背部上肢的疼痛、麻木无力、功能障碍为主,常见症状有颈肩背部酸痛,一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等。T2-5:呼吸神经系统。主要影响咽喉、肺、前胸、后背部。常见症状:咽炎、咽痛、声嘶、胸闷痛、乳房痛、气喘、心前区疼痛、肩胛骨疼痛等。T6-T8:心血管系

8、统,消化系统。主要影响,心脏脾胃消化功能,常见症状有:胸闷、心慌、心悸、胃脘痛、腹胀、食欲不振等。T9-T12:主要影响肝胆系统及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肝区痛、胆囊炎、肠炎、胆结石、大便异常、脂肪肝等。L1-4:腰丛神经系统。主要影响肾脏及生殖系统、腰腿痛。主要表现有:阳萎、早泄、前列腺炎、附件炎、腰痛、下肢疼痛等。L5-S3:骶丛神经系统。主要影响下肢运功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