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抽水试验设计报告

吉林大学抽水试验设计报告

ID:38784167

大小:28.6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9

吉林大学抽水试验设计报告_第1页
吉林大学抽水试验设计报告_第2页
吉林大学抽水试验设计报告_第3页
吉林大学抽水试验设计报告_第4页
吉林大学抽水试验设计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林大学抽水试验设计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1第二章、工作区概况11、地理位置12、地形地貌13、气象水文24、地质条件25、水文地质条件36、井孔及地下水流场3第三章、抽水试验目的4第四章、抽水试验设计依据4第五章、抽水试验方案4第六章、抽水试验技术要求51、水位监测52、流量监测53、水温监测64、水质监测6第七章、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方法61、稳定流Dupuit公式法62、Theis配线法63、Jacob直线图解法64、水位恢复法6第八章、预期成果6(吉林大学2012级地下水秘)第一章、项目概况吉林大学地下水长期观测试验场位于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地质宫后侧的小型地下水原位试验场,始建于2010年10

2、月,占地约1500m2。配置TRM-ZS2型小型气象站、PC-2S型土壤水分测定系统以及8眼地下水位动态长期监测井。作为吉林大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践场所,试验场具备气象观测、地下水位动态观测、土壤水分观测、地下水水质监测等功能。自2012年开始,该试验场地增加了本科三年级生产实习的抽水试验内容。第二章、工作区概况(地理位置,分布范围,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井孔位置分布,井径、深度、高程,初始流场等值线)1、地理位置抽水试验场位于长春市中部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内,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地处我国松辽

3、平原东部,是东部低山丘陵向西部台地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为E125°11′~125°27′,N43°45′~44°00′。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第二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纵贯其间,伊通河为主要河流,沿河两岸则为平坦的冲积平原。2、地形地貌长春到四平深断裂是一条分割山地与平原的朱构造线,构造线以东为隆起区,以西为沉降区,长春地区位于隆起区和沉降区之间。地质构造的过渡性决定了长春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形成了长春地区东高西低的地貌特征。长春地区地貌由山地、台地和平原组成,形成了“一山四岗五分川”的地貌格局。长春山地面积较小,约占长

4、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9%;台地面积较大,约占41%;平原面积最大,约占50%;其中,河谷平原占39.4%,低阶地占7.5%,湖积平原占3.1%。长春市位于松辽平原东侧边缘地带,东部和南部靠近丘陵山地。区内包括两个主要地貌单元:(1)一级阶地(冲击河谷平原):沿伊通河两岸呈带状分布,东宽西窄,地势平坦,微向伊通河倾斜,地面标高约为194-200米。(2)波状台地(冲洪积波状高平原):位于伊通河西部,分布面积广,标高约为210-240米,地表呈近北东—南西向的波状起伏。此外,区内分布有两个次要地貌单元:(1)丘陵状台地,(2)低山丘陵。1、气象水文长春市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于

5、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处于半干燥季风气候与半湿润季风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每年冰冻期由11月到翌年的4月,长达6个月之久,冻土深度1.6~1.85m。多年平均气温5.3℃,最高温度为39.5℃,最低温度为-39.8℃,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84.8mm,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1239mm。长春市水资源较为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4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3.2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6.36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2.16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量为148.06亿立方米,主要来自第二松花江和拉林河。长春市境内水系主要由第二松花江、拉林河两大水系的部分河流和西北部闭

6、流区组成。河流多数呈现南北走向、源近流短,水量不充沛,水情变化大,洪水历时短、河床不稳定等特点。2、地质条件4、1地质构造试验场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松辽盆地。长春地区发育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北东向断裂和北西向断裂。古近纪期间,本区内的北东向构造(松辽盆地东缘断裂带、伊舒地堑等)以伸展运动为主。在伊舒地堑内沉积了最厚达5000m的古近纪沉积物。新近记期间,基本继承了古近纪的特点,地壳延伸和沉降运动主要发生在伊舒地堑。第四纪以来,应力场以近东西向挤压为主,北东向断裂为右旋走滑运动。4、2地层(1)白垩系(K)白垩系地层在研究区广泛分布,并被第四系地层所覆盖。白垩系地层以棕红色为主,为河

7、流相沉积形成的砂岩与泥岩,二者交替出现,厚约320m。(2)第四系(Q)第四系地层在区内分布广泛。主要岩性为黄土状亚粘土、亚粘土、砂及砂砾石层,厚约30m,与下伏白垩系呈不整合接触,按时代与成因细分如下:①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fg):岩性以灰白色质砂砾石为主,厚1-3m,局部可达3-5m。②中更新统冲洪积层(Q2a1-p1):分布于伊通河两侧,是台地的主要组成物质。岩性为黄土状亚粘土,具蒜瓣结构,含铁、锰结核,表层富含腐殖质,厚度10-25m不等。③全新统冲积层(Q4a1):沿伊通河呈条带状分布,一般厚7-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