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淡水微藻序言

中国淡水微藻序言

ID:38759524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9

中国淡水微藻序言_第1页
中国淡水微藻序言_第2页
中国淡水微藻序言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淡水微藻序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前言:藻类在生物演化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历来受到生命科学许多学科学者的重视。近20多年来,由于电子显微镜和现代分子系统学理论与技术在藻类学中的广泛应用,藻类研究获得大量成果,藻类系统演化理论和分类系统发生巨大变化。我国幅员辽阔,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藻类资源。在中国孢子植物编委会的组织领导下,《中国淡水藻志》已出版多卷、册,丰富了我国淡水藻的种类与分布的知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缺少藻类学、淡水藻分类、生态方面的专门著作,本书作者与长期共事的其他几位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编写

2、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淡水藻类分类学参考书——《中国淡水藻类》,迄今已过去1/4世纪。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单位和个人索要此书,作者或持有该书的同志自行复印多册,仍不敷需要,原出版社曾派员来汉商议再版事宜,我们反复考虑:与其在原书的基础上增补再版,不如重新编撰。首先,长期以来国内尚无一本藻类学综合性参考书;其次,近十多年来随着藻类系统演化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许多新现象,从而提出了藻类系统演化的新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相继出版了几本很有影响的藻类学著作,而这些书在国内只有少数单位和个人持有,流行不广,多数藻类

3、学者未能研读,他们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仍沿用早已过时的观点或分类系统,与国外已广泛流行的观点格格不入。生物分类学是一门经典学科,需要不断积累,更需要演化系统理论的指导。任何创新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成果才有可能实现的。当前,摆在我国藻类学者面前的迫切任务是全面系统理解国外藻类学者取得的新成果以及他们提出的新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系统。尽管在最近出版的、在国外广为流传的“藻类学”著作中,作者们提出的藻类分类系统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他们对各门藻类的起源及演化规律的观点则是相同的。他们根据自己的

4、研究,吸收当代藻类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认为真核藻类的细胞器都是内共生起源的(详见“第一章绪论”)。真核藻类内共生起源理论得到超微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支持。本书的藻类的演化系统基本上以该理论为依据,但分类系统则在C.VanDenHoek等系统的基础上加以调整。为了便于藻类学者深入探讨藻类分类系统,我们将这几本书的分类系统列表加以比较(见“第一章绪论”)。本书收录我国内陆淡水水体、盐碱湖泊、潮湿土表、荒漠沙地、温泉、冰雪等各种生境已报道的藻类绝大多数科、属及1500余种习见种类。此外,极少数类群和种类

5、目前在国内尚未见报道,但在国外已广泛分布,相信国内可能会发现的类群以及国内虽然未报道但作为实验材料已被某些单位引进的个别物种,为了能让读者了解该物种的特征,也被收录。保护和治理水体污染是21世纪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项紧迫任务。我国在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的深入研究。为此,本书特增加了“生态”一章,供环保工作者参考。总之,本书根据藻类形态学、超微结构、分子系统学以及古生物学新资料,简要地论述了当代藻类系统学基本观点和各门藻类的特征,收录的淡水习见藻类,按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等级排列,每一分

6、类等级均有形态特征描述,高阶等级,如门、纲,还附有超微结构和分子系统分析特征的简要论述。种的描述以形态特征为主,并附其简要生境,文献引证力求精当,每种均附有1幅至几幅图,除作者自绘的图外,其他引用的图均注明出处。.  在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全国各族人民在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奋发图强,科技工作者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社会使命。藻类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许多领域都应该不辜负历史的使命,担当起应有的责任。藻类系统学、分类学虽然属于基础性和资料性的学科领域,但它们仍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7、。希望这本书能在植物学教学、藻类分类学研究、藻类资源开发、水环境监测与保护等方面贡献绵薄之力。  在我们完成本书的编撰时,我们深切地怀念我们的导师,中国藻类学奠基人之一——饶钦止教授,他虽然于1998年在98岁高龄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殷切教导和在淡水藻类形态分类学和分类系统中的鸿篇巨制将作为藻类分类学的经典载人我国藻类学史册。《中国淡水藻类》一书是在曾呈奎院士的鼓励下编写的。20多年后我告诉他我们计划编写本书并请他作序时,他欣然应允,并很快将序稿寄来。曾老不仅为我国藻类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8、而且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藻类学者。他在94岁高龄为本书作序,不仅是对作者的激励,还寄托着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待。不幸的是他未能看到本书的出版,就以96岁高龄于2005年溘然长逝。他的谆谆教诲将继续鼓励我们在藻类学研究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与我们长期共事的藻类分类学家李尧英教授和硅藻分类学家陈嘉佑先后不幸英年早逝,本书收录了他们发现和记录的许多新类群和所绘的精美的图,记录着他们对我国淡水藻类分类学的贡献,同时也寄托着我们的思念之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