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56422
大小:4.24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6-18
《中古史复习重点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古复习重点概述第一章中华远古史重建1.古史辨派:(1)顾颉刚: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2)钱玄同:既反对“泥古”,又反对“蔑古”。今文家攻击古文家伪造,古文家攻击今文家不得孔子真意,该用古文家的话来批评今文家,又该用今文家的话来批评古文家,把他们的假面具一齐撕破。(3)胡适:提出了“缩短”“拉长”两阶段理论。先把古史缩短二三千年,将来等到金石学、考古学发达上了轨道以后,然后用地底下掘出的史料,慢慢地拉长东周以前的古史。注:古史辨派先推翻旧的臆造的古史体系,再探求科学的古史系统,推进了中国史学的近代化。其中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地下之新材料据以补
2、正纸上之材料)对其影响很大。近代史学家走的是一条信古——疑古——释古的道路,即正——反——合的道路。2.近现代考古专家:(1)国外:安特生,1921年发掘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发现仰韶文化,揭开中国田野考古工作的序幕。(2)国内:李济、梁思永、张光直、夏鼐、苏秉琦、邹衡等。3.近几十年来考古实践的启示:(关于中国古代起源的几种说法)(1)中国文明还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2)中华文明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3)马恩总结的历史发展规律并不能取代历史本身。4.新石器时代的六大文化区系:(1)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1)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2)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
3、原;(3)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4)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5)以鄱阳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5.文明的标志: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6.基本阅读书目:(1)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夏本纪》(2)顾颉刚:《古史辨》第一册自序(3)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4)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5)摩尔根:《古代社会》(6)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章商朝1.商发展的三个阶段:(1)先商:从契到商汤建立商王朝(偃师商城遗址)。(2)早商:从商汤到盘庚迁殷(郑州二里岗)。(3)晚商:武丁以后至商纣王(安阳小屯殷墟)。2.早期
4、商朝迁都的原因:(1)内外部矛盾(2)寻找合适的耕作田地(3)寻找矿藏。3.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1)发现:王懿荣、刘鹗(2)研究:①早期(四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董作宾(彦堂)、郭沫若(鼎堂)②建国后:胡厚宣、于省吾、唐兰、陈梦家(3)成熟甲骨文体现的造字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4.商王为何以天干为名:(1)生日说:这个天干代表王的出生日。比如生在丁日,就取名某丁,生在己日,就取名某己。(皇甫谧)(2)死日/庙号说:这个天干代表王的死日,并且顺便也作了他的“庙号”。不排除什么文武之类的美称是死后追谥的。(3)宗法血统说:商王族内部分成很多小宗族,
5、这些小宗之间实行内婚制度,名字里的天干代表该王出自哪一宗。至于这个宗是其父系的宗还是母系的宗,有争议。(张光直)5.基本阅读书目:(1)司马迁:《史记·殷本纪》(2)王国维:《古史新证》、《观堂集林》(3)张光直:《商文明》、《中国青铜时代》(4)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5)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6)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6.商朝农业:(1)农作物:禾(小米)、黍(黄米)、稷、麦、秬。(2)动物:麋、鹿、豕、虎、狐、象。(3)历法:置润(十三月)、记录天象、季节(春秋)、四方风的特点。(4)农业工具:耒、耜、协田。7.商朝军政:(1)王:“余一人”、“一人”(2)方国
6、联盟:“大邑”、“方”、“邦伯”(3)官僚构成:“小臣”、“亚”、“作册”、“尹”、“众”(4)征伐:“比某方伐某方”8.周朝信仰:(1)对祖先的祭祀:按天干日期祭祀不同的先王(周祀制度)(2)凡事必卜:年成、战争、生育、疾病、晴雨(专职的贞人)第一章西周1.研究西周历史的基本资料:《诗经》、《尚书》、《逸周书》、《竹书纪年》、青铜器铭文(金文)。2.夏商周三代关系:夏、商、周三朝合称为“三代”,这是在周代晚期即已存在的一个概念。(1)从朝代即政治上的统治来说,三代是前仆后继的。(2)从夏、商、周三族的实际存在来讲,商在灭夏以前就已经是一个较大的政治集团,周在灭商以前也已经是一个较
7、大的政治集团,夏、商二朝在年代上实际上是平行(或至少是重叠)的,商与周亦然。三代一直是同时的列国之间的关系,朝代的更替只代表三国之间势力强弱的沉浮而已。3.分封的实质:(1)建立在血亲和姻亲基础上的政治联盟。(2)用土地换取的政治军事上的支持。(用土地换忠诚)(3)礼仪基础上的个人承诺与约定。4.乐的作用:(1)礼仪立则贵贱等矣,礼文同则上下和矣。(2)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3)同则相亲,异则相警。5.灭亡:(1)宣王废鲁太子,打破嫡长子继承制。(2)幽王废申后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