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必修二

201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必修二

ID:38753308

大小:426.0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6-18

201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必修二_第1页
201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必修二_第2页
201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必修二_第3页
201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必修二_第4页
201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必修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必修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必修二﹝经济史部分﹞湖南省津市市第三中学胡丕宏编﹝415401﹞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商周时期的农业:①青铜使用: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加上铜的密度和硬度比较低,刃口容易钝化,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②生产工具: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然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所以我们把这一阶段称为“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③生产技术:当时人们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这样使得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并且可以连续耕种。④农作物:西周时

2、期,种植农作物的种类更加丰富,有粮食作物粟、稻、黍、稷、麦和经济作物桑、麻等,可以说后世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诗经》中有关西周农作物的记载:……七月烹﹝煮或炒﹞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九月筑场圃﹝晒谷场﹞,十月纳﹝装进仓库﹞禾稼。黍稷重蔍﹝交替收割﹞,禾麻菽麦。请问西周时种植了哪些农作物?⑤居住方式: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⑥土地制度:实行土地国有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奴隶主贵族享用,但不得转让和买卖。庶民和奴隶使用简单的工具在贵族的封地上进行集体耕作,遭受残酷剥

3、削和奴役。⑦历史影响:古代中国农业的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作物的培育等方面﹞,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2.牛耕技术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不过这时的铁犁结构简单,没有安装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作垄。(2)西汉时期:①汉武帝时赵过推广“耦犁法”,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不过到了西汉后期二牛三人的“耦犁法”被二牛一人的方法取代,掌犁人要一手扶犁,一手扬鞭驱牛,并通过牵引牛鼻穿环来控制耕牛,这叫“二牛抬杠”。②西

4、汉后期出现了“犁壁”,使铁犁可以朝同一个方向翻土。③赵过还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它能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一次可播三行,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⑶东汉时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不过很快发展为“二牛抬杠”和“一牛挽犁”的牛耕法。从此“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⑷隋唐时期:江东﹝长江芜湖以下南岸地区﹞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至此我国的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3.耕作技术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已经使用当

5、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它既便于排水,也便于处理农作物栽种时的间距。(2)西汉时期:①“二牛三人”耕作方法逐渐被“二牛一人”耕作方法所取代。②赵过推行“代田法”,这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法。③两汉时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普遍种植稻。(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使用“耕耙耱”的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⑷两宋时期:①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②南宋时随着南方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

6、荣,全国的经济中心由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的江浙地区。因此南宋时流传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史书也记载:“今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国家根本﹝指钱粮供给﹞,仰给东南”。4.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汉朝时修建了位于关中平原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①都江堰修建在岷江上,是一种无坝引水的水利设施,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从此成为“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至今仍在发挥更大作用。后人认为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写诗赞道:“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②汉武帝时,为解决关东粮食西运京

7、城长安的问题,首先修建了“漕渠”;同时又修建了“龙首渠”,该渠有一段要经过高山黄土地区,土质疏松,渠岸易崩毁,劳动人民便发明了“井下相通行水”的“井渠法”,开隧洞竖井施工的先河。后来该技术传到西北地区,称“坎儿井”;后来还修建了引泾水入渭水的“白渠”,全长100公里,能灌溉农田4500多顷。当时人民对白渠的的歌颂:“郑国﹝渠﹞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2)灌溉工具:①曹魏时马钧改制了“翻车”,又叫龙骨水车,可用脚踏或手摇进行灌溉。②唐朝

8、时人们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又叫“水转筒车”,它无需人力而是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即“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③宋朝时出现利用水力驱动的“高转筒车”,能够自动将水提到六十多米高的地方,这对于解决岸高水低,特别是丘陵地区山地的灌溉具有重要意义。④明清时还出现了“风力水车”。5.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和评价:⑴产生的条件: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提高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