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精)

布氏杆菌病(精)

ID:38731151

大小:6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18

布氏杆菌病(精)_第1页
布氏杆菌病(精)_第2页
布氏杆菌病(精)_第3页
布氏杆菌病(精)_第4页
布氏杆菌病(精)_第5页
资源描述:

《布氏杆菌病(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布鲁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马尔他热或波状热,由布鲁氏杆菌(Brucella)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常常引起动物流产,不孕等症状,故又称之为传染性流产病。本病流行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在我国多见于内蒙古、东北、西北等牧区。本病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布病收录为多种动物共患疫病名录中,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疫病。本文从布氏杆菌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病原学布氏

2、杆菌属为短小革兰氏阴性菌,兼性需氧,有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不产生芽孢。根据宿主嗜性、病原性和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10个种:其中6个经典种,分别为马尔他布氏杆菌(B.melitensis)、流产布氏杆菌(B.abortus)、猪布氏杆菌(B.suis)、犬布氏杆菌(B.canis)、沙林鼠布氏杆菌(B.Neotomae)、绵羊布氏杆菌(B.Ovis);另外4个种是近几年新分离到的,如从海洋动物中分离的鲸型布鲁氏菌(B.ceti)和鳍型布鲁氏菌(B.pinnipedialis)[1];B.microti从田鼠中分离[2],有报道称从狐狸

3、和土壤里也可分离到[2,3];而B.inopinata则从人体内分离[4]。最近,有报道称从牛蛙体内分离到了一种新的布鲁氏杆菌,该种菌很有可能是一种新的种[5]。习惯上称马耳他布鲁氏菌为羊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为牛布鲁氏菌。各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感染的布氏杆菌种属主要是B.melitensis(绵羊和山羊)、Brucellaabortus(牛和水牛)和B.suis(猪)。该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较强,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37d,在阴处胎儿体中可活6个月,在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中,一般能存活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能生存2个月,对低温的抵抗力也强,低温下

4、可存活1个月左右。但是对热和消毒剂抵抗力弱,巴氏灭菌10~15min死亡,高压消毒瞬间即亡,0.1%升汞数分钟、1%来苏儿或2%福尔马林或5%石灰乳15min死亡,日光直射需05~4h能杀死。2流行病学及流行情况2.1传染源一般是病畜及带菌动物。受感染母畜流产的胎儿、羊水和胎衣,及阴道分泌物最具有传染性。其次乳腺组织、淋巴结、关节、睾丸、精液等也适宜布鲁氏杆菌生长,有一定的传染性。布鲁氏菌主要是经过消化道、乳汁、生殖道和皮肤、粘膜、眼结膜、叮咬过病畜的吸血昆虫等。2.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即通过摄取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与饮水

5、而感染,其次是接触和吸人病原菌而感染。可通过皮肤感染,尤其是皮肤有创伤更易感染,某些饲养者即由此被传染。此外,通过黏膜、吸血昆虫也可以传播此病[6]。2.3易感动物目前已知有60多种驯养动物、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对绵羊、山羊、牛、鹿和人的致病性较强;牛种布鲁氏菌对牛、水牛、牦牛以及马和人的致病性较强;猪种布鲁氏菌对猪、野兔、人等的致病性较强。幼龄动物虽可带菌但不发病,老龄动物易感性相对较低,成年动物特别是处于妊娠期的动物易感性最高,其中初产动物最易感。2.4流行特点凡是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多发于产仔季节

6、。是否发病与性别无关,没有差异,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青壮年感染率要高于其他年龄组,一年四季各月均有发病,北方羊群布病流产高峰在2-4月,人间疫情发生在4-5月,牧区感染率要明显高于农区。2.5人类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已知4种布鲁氏菌对人类有致病性(主要有波状热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和猪霍乱布鲁氏菌,但偶然也有犬布鲁氏菌)。这些种类当中,波状热布鲁氏菌被认为是能引起人类最严重疾病的一种,猪霍乱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和犬布鲁氏菌随着顺序致病严重程度依次减弱。虽然汇报的病例数量被很大程度上低估,但人类的布鲁氏菌病每年都能在全世界范围发现。虽然人类

7、布鲁氏菌病几乎没有致死性,但它能使人严重的衰弱或致残[7]。3发病机理布鲁氏菌为胞内寄生菌,病菌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有时也通过眼结膜、生殖道和皮肤感染。进入体内的病原菌随淋巴液到达淋巴结,被吞噬细胞吞噬。如吞噬细胞未能将菌杀灭,则细菌在胞内生长繁殖,形成局部原发病灶,此过程称为淋巴源性迁徙阶段,相当于潜伏期。细菌在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吞噬细胞破裂,随之大量细菌进人淋巴液和血液循环系统形成菌血症(此时患畜体温升高),在血液里细菌又被血流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并随血流带至全身,在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处的单核一吞噬细胞系内繁殖,形成多发性病灶。

8、当病灶内释放出来的细菌,超过了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时则细菌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生长、繁殖,临床表现为败血症。在机体内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部分细菌被破坏死亡,释放出内毒素及其他成分,临床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