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助学网模块七自测答案

携手助学网模块七自测答案

ID:38727421

大小:7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8

携手助学网模块七自测答案_第1页
携手助学网模块七自测答案_第2页
携手助学网模块七自测答案_第3页
携手助学网模块七自测答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携手助学网模块七自测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携手助学网模块七自测答案一、单选题第1题:以下关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要把学习材料分解成能按顺序掌握的一些小步骤,并在每一步给予反在教学中要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技能第2题:以下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强调对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加科学、更加先进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第3题:关

2、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技术,才能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在教学中应更多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提高教学中的技术含量教学中采用的信息技术越先进,则教学效果越好二、简答题1、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途径与方法的?答: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

3、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目标:(1)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训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文化,其内涵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等四方面的内容。(2)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4)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通过技术手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途径与方法:(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

4、)为指导。(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3)吸取“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的优点,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4)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2、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的?您在教学实践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误区?今天的学习对您有哪些启示?答:有四大误区:(1)对技术应用的误区:一是排斥信息技术。二是过度依赖技术支持。三是重精品型课件,轻实用型课件。四是关注课件,过多地展示多媒体,忽视教学过程。(2)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上的误区:一是在教学方法上重

5、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二是错误地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3)对教学资源应用的误区:一是对网络资源过分信赖,忽视其他教学资源。二是为使用网络而使用网络,忽视教学目标和效果。三是过分重视助“教”的资源建设,忽视助“学”的资源建设。四是重视物质资源,忽视人力资源。(4)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误区:一是校园网建设重形式,轻效果。二是建设资源的比例严重失调,忽视教师培训三是以信息技术课程为核心。我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过诸如“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过分重视助‘教’的资源建设,忽视助‘学’的资源建

6、设”等误区。今天的学习让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3、应当根据什么来确定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并不在于运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或者一节课中使用了多长时间的技术,而在于是否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使用,使学生完成某些用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事,在高水平完成既定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取信息技术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因此,确定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

7、设计理论、方法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4)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发,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但教学资源建设不等于要求教师都去做课件);(5)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