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同年级段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不同年级段的心理特点

ID:38725625

大小:89.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18

小学生不同年级段的心理特点_第1页
小学生不同年级段的心理特点_第2页
小学生不同年级段的心理特点_第3页
小学生不同年级段的心理特点_第4页
小学生不同年级段的心理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不同年级段的心理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小学生不同年级段的心理特点低年级小学生“告状”现象非常普遍。单纯地要求“不许告状”是不可取的。老师必须了解低年级学生“告状”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和实际观察分析,我认为小学生“告状”行为投射了以下几种心理:求助心理、妒忌心理、报复心理、表现心理。一、求助心理例如,下课时,一个学生打不开水壶,哭了。另外一个学生就跑来说:“老师,老师,她哭了。”显然这是学生的求助信号。活动时,学生爱玩球,可有的学生只顾自己玩,其他小朋友就会叫老师:“老师,他霸着球不让我们玩。”有时候,学生意外受伤,其他学生跑来告诉老师,神情紧张,甚至夸大其词。其实学生的意思是:老师,你快来帮我

2、们解决。这时,老师应马上予以帮助,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学生。爱“告状”的孩子也可能是胆小的孩子,受到了委屈,要找一个能帮他说话的人来保护自己,他的“告状”是对冒犯他的同学的一种反抗。这时,老师应该关注并了解实际情况,帮助这个孩子学会正确面对与同学的纠纷,化解与同学的矛盾。再如,两个学生同时来向老师“告状”,一个说:“他打我!”另一个说:“他先骂我的。”他们的意思是让老师评判谁对谁错。这时,老师不应简单地说谁是谁非,要调查实际情况,再耐心教育他们。低年级小学生理解能力和独立应变能力较差,有些班干部为了树立权威,只好把老师作为靠山;有的班干部认为自己是老师的代言人,对犯错误

3、同学乱加指责,把“我去告诉老师”挂在嘴边,这样极容易引起犯错误学生的反感。对这样的班干部,老师要积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掌握工作方法,以自己的行动树立威信。二、妒忌心理妒忌是由于他人的成绩、荣誉或条件优于自己而在内心产生的不愉快情感,以及由此所导致的相应行为。妒忌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水平低是最主要的。另外,家长和老师错误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法会引发妒忌心理。例如,把学生的“升降进退”与其他同学相比,使学生感到其他同学对自己是一种威胁。另外,一部分学生因在学校不再能享受“小皇帝”的地位,便产生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感情。他们

4、一旦发现经常受表扬的同学或和自己竞争的同学犯了小错误,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报告老师。还有的孩子认为老师偏心眼,为了让老师注意自己,就去告诉老师别人的不足,来衬托自己好的表现,以便确立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老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全面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如果发现学生存在妒忌心理,老师可以用委婉的语言提醒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妒忌阴影。要告诉学生不甘落后固然是使人进步的动力,但“事事在人前,样样不服输”却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不可能“在一切方面超越一切人”。一个人既要不服输,又要服输。服输是为了更好地向别人学习,其目的也是

5、为了促使自己进步。要鼓励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关心集体、关心同学,与同学和谐相处,鼓励学生之间开展友好、良性的竞争。三、报复心理有些学生受到一点委屈或在很小的利益面前都会斤斤计较,这种学生极易受外界的暗示,特别是那些与其个人有关的暗示,极易引起内部心理冲突,为求心理平衡而产生“告状”行为。报复心理的形成原因,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父母把“棒打出孝子”奉为教育孩子的信条,一贯打骂孩子;二是家长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理解学生的需要,不能正确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三是由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使他们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比如有些学生会因为同学向老师反映自己的错误,误解

6、为与自己过不去,因此极为不满。这类学生“告状”常常带有针对性,他们的目光常盯着自认为与自己有过节的同学,等待甚至引诱他们犯错误。在报告老师的过程中,他们“以牙还牙”,甚至无中生有、添油加醋。老师对他人的批评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快感,获得心理满足。因此,老师对学生的“告状”不能光看表面现象,要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化解矛盾,将团结互助精神发扬光大。四、表现心理在表现心理支配下的“告状”行为在学习后进、自卑感严重的学生中很常见。由于能力较差,这些学生平时不为老师所注意。为了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关注,他们便经常挑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同学们的小错误去告诉老师,试图用此方法来引起老

7、师注意。有时,在室外游戏时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急急地跑到老师身边说:“老师,他追我。”还没等你开口,又跑掉了,原来他们在玩追逐游戏。这个学生并不是想听你说些什么,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对这类行为,老师可以不理会,笑一笑,点点头,用这些动作表示你已经关注他们了。老师要善待这种告状行为,看到孩子们内心的真实需要,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注和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中的“告状”现象会逐渐减少。我们应当掌握小学生心理活动变化规律,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方法,进行一些心理矫治与调控。这样既能增进学生和老师的亲密程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