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专项方案(上)

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专项方案(上)

ID:38711940

大小:4.81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18

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专项方案(上)_第1页
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专项方案(上)_第2页
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专项方案(上)_第3页
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专项方案(上)_第4页
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专项方案(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专项方案(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8月17日****围护及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建设单位:工程名称: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2010-8-1782010年8月17日****围护及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围护及土方开挖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该工程场地类别为3类,地基土类型为中软土,土层稳定。该场地地下水属潜水及潜水~微承压水类型。孔隙潜水主要赋存在1~2-3层,空隙水稳定水位绝对标高1.35~1.70m,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层粉土夹粉质粘土和2粉质粘土层中,稳定水位标高0.86~0.92m。根据设计,本

2、工程±0.000=4.20m黄海高程。场地自然地面标高为2.30~2.70m之间。根据设计该*****一层构筑。300厚筏板基础,底板面相对标高-6.5m,因底板下为地梁与柱、墙下承台,总厚1000~1450不等,如此底板大面挖深为自然地坪下5.2m左右,承台地梁挖深为6.45m左右,局部集水坑区域挖深7.5m左右。该地块物理力学指标如下(平均值):层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m)承载力(kpa)容重γ(kN/m3)渗透系数k内聚力c(kPa)内摩擦角φ(°)杂填层26019.1128夹淤泥质粉质粘土1.570

3、18.821.7710.8粉质粘土2.8200205×10-759.3914.91砂质粉土1.614519.15×10-414.4422(试例图片)通过钻探土质鉴别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分析,场地浅部普遍分布层粉质粘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土质软弱,压缩性高,工程性能差,为本场地主要软弱土层。层及以下地基土结构多为单粒结构为主、含水量低、容重大、强度为中等及低压缩性的超固结土。对基坑支护影响最大的为厚1.5m余的层夹淤泥质土层。二、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执行该工程环境类别为Ⅱ类。该中央设备房西侧外墙距邻边厂区围墙12m。据

4、邻82010年8月17日****围护及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边厂家提供的说明,沿围墙根埋有铁管内穿周界报警、CCTV的电缆,围墙内约900~1000mm处埋有高压电缆(未有图)。此处管线安全厂家极为重视。1、基坑降排水(1)基坑降(排)水设计要求:1)基坑排水:在坑底设置300×300临时性排水沟和集水坑,做到有水即排。2)基坑降水: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井口设置在挖深2m处位置。井点沿基坑四周及基坑中部呈“曰”字形设置,一级轻型井点管@1000,管长L=6500,滤管长1000。(2)轻型井点的布设轻型井点易于

5、安装、施工便捷,对于渗透系数在E-4的土体中能发挥很好的降水效果。因4层土为微承压型土,含水量一般。井管应穿插至4层土底。因基坑开挖深度达6.5~7.5m,且3层土6m长井管不易穿越,为此我们将井口置于下挖2.5m后设置。井管沿建筑物纵向布置3排,每排3~4套,中间一排管在继续下挖前拔除,其余两排至承台完成施工后拔除。见下图。(3)轻型井点的施工1)必须预先摸它障碍,并清理地下管线和其做好有效标志后才能施工。2)排除地面明水。按定位尺寸在井点施工前预先挖好排水沟。3)按施工方案井点平面布置图先排放总管,再埋

6、设井点管,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接通,最后安装抽水设备。4)井点管埋设采用钻孔法进行,钻孔深度应比滤管底深0.5左右。井孔钻成后立即插入井点管,并迅速填灌砂滤层,砂滤层采用干净粗砂,填灌均匀,填至滤管顶上1.5米以上。井点填砂后,再用粘土封口,以防漏气。5)井点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试抽,检查有无漏气现象,如遇有漏气应及82010年8月17日****围护及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时堵漏。6)井点抽水应连续进行,应经常检查井点系统,保证工作正常。7)另在基坑内设置1口观察井,观察井打设与井点一样,洞径、长短相同,

7、设置位置距离总管3米;打设观察井清孔要彻底,黄砂灌至顶下1.5米左右。8)打设井点机械选用一辆5吨汽车吊或其它方式。9)降水过程中及时对基坑外侧地下水位进行测量,发现水位下降过大,及时进行回灌水或者对管线周边压浆加固等补救措施,防止管线下沉破坏。10)施工人员配备因施工套数较多,要求较高,须配:负责人1人;技术员1人;记录员2人;辅助工6人。11)施工工期:打轻型井点4天(实际占工期约1天左右)降水期6~15天(视观察井水位及出水量而定)拔轻型井点2天(实际不占工期)(4)坑内(外)排水该地块地下潜水位平均

8、埋深0.7m,水位较高,大面基坑挖深6.5m左右,局部7.5m左右,水头高差5.2m,地下水为浅层潜水,赋存于2层及其以上土层,该层土的渗透速率均极低,为不透水层,为此该基坑地下水控制考虑采用集水明排方式,主要以汇集明水为主。基坑操作面为1.2m,集水坑设置应离开坡脚400以上,排水沟深度300~400,砖砌沿基坑四周贯通,在基坑四个角部、纵向中部设置设置集水坑,共计六只。集水坑应落底排水沟沟底500,使用砖砌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