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传释词》研究价值探究

《经传释词》研究价值探究

ID:38707829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8

《经传释词》研究价值探究_第1页
《经传释词》研究价值探究_第2页
《经传释词》研究价值探究_第3页
《经传释词》研究价值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经传释词》研究价值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传释词》价值探究ZhouJing《经传释词》(以下简称《释词》)是清代扬州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王引之的重要代表作。王引之,字伯申,号曼卿,清代扬州学派著名代表人物王念孙的长子。王引之天资聪颖,亦很好学,继承家学,成绩斐然。他有着过人的才气,故他的作品《释词》,也是古代汉语虚词研究史上的精品,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在论及古汉语虚词研究时,它是许多专家学者都无法回避的一部专著。自它问世以来,就受到一些学者的极大关注。正因为有这些学者对《释词》的关注、研究和补充完善,使得《释词》愈推愈广,并被认为是阅读先秦两汉典籍必备的工具书。特别是近20年来,《释词》的

2、研究成果比较丰硕,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释词》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一、《释词》中关于虚词的理论虚词是汉语的重要词类。从汉代起,历代的注释书都把虚词作为重要的训释对象,训诂专著如《尔雅》、《说文》等也有对虚词的解释。到了元代,卢以纬写出了第一部虚词专著《语助》。清代又相继出现了《虚字说》、《助字辩略》等。但使虚词研究达到一个新境界的,还是王引之的《释词》。该书对虚词在理论上有独特的见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汉语词类的虚实两大词类分野的对立。在《经传释词·自序》中,王引之指出:“词类之释,肇于《尔雅》……自汉以来,说经者宗尚雅训,凡实义所在既明

3、笃之矣,而语词之例,则略而不究;或以实义释之,遂使其文扦格而意亦不明。”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王引之把词类划分为“实义所在”之词和“语词”两大类别,即今天所说的实词和虚词划分的雏形。划分的标准为看词语是有义还是无义。“或以实义释之,遂使其文扦格而意亦不明”,表明说经者往往不能明白实词和虚词的不同,对一些虚词强作解释,因而对古代典籍中的虚词产生误解。王引之的这种对词类的划分对后来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词类划分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2、汉语虚词与语音之间存在客观联系从语言的角度,王引之认为经传中所见的大量的语助词与时地变迁造成的语言转变有关。因此,他根据“因声

4、求义”4的训诂思想,以古音为线索来推求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这说明,王引之已经明显地意识到虚词和语音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这为虚词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渠道。3、虚词的“足句”作用的理论王引之已经对虚词有了一个粗略的定义,他认为虚词是“在句中没有意义,但在句中又能够起到‘足句’作用的一类词。”而虚词的足句作用在《释词》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虚词有凑足音节的作用;B虚词有助辞气的作用;C虚词影响句法结构的作用。王引之对虚词“足句”功能的阐释,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作为汉语语法手段之一的虚词,在集词成句中的作用。二、《释词》对语法学的贡献对于《释词》的性质,学术界历来存

5、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释词》是语法学著作,一种认为是训诂学著作。我们认为《释词》按传统观念与分类属于训诂学范畴;按现代语言学观点,它应属于语法学范畴。并且,因为其研究对象是虚词所以不管依照什么标准分类,它都和语法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徐莉莉在《论<经传释词>的语法思想及其作用》一文中做了四个方面的论述:一是《释词》关于“语词”的理论;二是《释词》关于语词分类的思想;三是《释词》方法论中体现的语法思想;四是《释词》语法思想评价及其训诂的关系。周静贤、吴礼权在《<经传释词>在汉语语法学上的地位》一文中从王引之关于虚词的分类以及重视句法分析虚词的研究方法三个

6、方面做了论述。通过比较,上述两文在主要问题上的看法基本都是相同的。朱彦在《从<经传释词>的虚词分类看其系统观和语法观》一文中以《释词》中所包含的虚词词类系统,共有叹词、助词、代词、连词、副词、介词等几大类,其中还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类。从这个词类系统可以看出,在系联语词并将之归类的过程中,《释词》已体现了一定的语言系统思想,能从语法意义和功能分布的角度来区分词类,这又是一种进步的语法观念,这两方面的结合促成了《释词》在词类研究史上的成就。三、《释词》虚词的研究方法4王引之在虚词研究上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与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分不开的。张金霞在《王引之

7、虚词研究方法探讨》一文中认为王氏研究虚词,方法主要有三:一曰以文例求义,二曰以汇证求义,三曰以声音求义。王氏依例证说话,所以结论可靠,坚确不拔。王氏释词,十之七八皆用此法,可算得上是破除疑义,树立新说的重要法宝。“因声求义”是清人创立的训诂学的重要方法。王引之的父亲王念孙就是因声求义的大家,其《广雅疏证》即是因声求义的代表作,王引之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在《释词》中也大量使用了因声求义的方法。这里体现在两个方面:A、全书按古声母排列。全书共十卷,第一卷至第四卷为喉音,第五卷为牙音,第六卷为舌音,第七卷为半齿半舌音,第八卷为齿头音,第九卷为正齿音,第十卷

8、为唇音。从汉语音韵古今发展的大势来看,声比韵具有更大的稳定性。王氏这样排列所收虚词,明确地反映了他以声母统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