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06727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8
《互动教学中的提问设计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提问设计策略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而探究课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很强,如何提问是探究课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因为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探究课教学中的提问策略作些探讨,供大家参考。一、提问内容的设计策略1、联系实际设计问题科学探究教学因地区而异、因校而异、因学生而异。我们不能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和成果拿来导演排戏,必须结合各种实际情况
2、,根据教材改编探究的具体细节,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在设计问题时,不能仅以课本或教参为准,要考虑实际。例如,探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参上常给出周期公式,另外与空气阻力、参照系等都有关。而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不同,不可能将所有的因素都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若是用实验现象或课件引导学生将问题提出,而实际上在实验条件的限制下,不可能(也没必要)都用实验进行探究。在一些基础差、条件差的学校,根据摆钟快慢来设计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探究,这样便可使探究课变成现实的探究。2、突出重点设计问题影响某一事物发展变化的因素往往是众多的,我们要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解决主要矛盾。在科学探究教
3、学中也应一样,要根据课标的要求设计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突出重点问题。3、突破难点设计问题突破教学难点是广大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从问题的提出到层层深入去解决问题,最终使教学难点得到肢解。设计突出难点的问题在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中,往往因重力与压力这一难点没有突破,将会带来许多教学盲区,而在液体压力与重力关系的教学中,若不能突破两者的关系同样会使学生不理解帕斯卡裂桶之类的物理原理。为了突破难点,科学探究教学中,就要针对这些难点或易混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进行探究,最终将它们区分开或将难点化解成几个简单问题
4、。二、提问时机的切入策略1、引入新课时提问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其中复习旧知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象这种引入法,一般一上课就可提出问题。也可先创设情境,然后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这种提出问题的时机就在情境之中提问,当然也可让学生深入情境后提出问题。科学探究课的引入一般都是先设立情境,然后提出问题,使学生思考,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开始探究课2、引发探究时提问一节探究课的教学,学生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往往不能明确探究方向,这就给教学带来盲目性,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学生的思维会多方向发散,这样不利于教学的控制,所以我们在给学生创设情境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这时为了顺利进入主课堂
5、教学,教师必须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探究课题。3、突破重难点时提问科学探究教学中的难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设计探究的实验方案,另一方面是探究的评估,然后确定是否有新的问题再探究。为了引导学生在这两方面顺利完成探究,教师需要作大量的引导工作,这种引导的最好方法是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学生思考,以便更快地设计实验来完成探究。4、引导思维发散时提问在某些探究课的教学中,教师尽管做了许多直观的实验来引导学生,要么学生的思维不能发散,要么学生的思维会发散到教师没法控制的地步,这时就要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三、提问对象的选择策略提出问题必须由学生来回答,选择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才有
6、价值或能起来因材施教作用,才最符合全体学生发展的原则,这也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1、激发兴趣问题选择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引入新课或得出结论时提出问题应针对所有学生,特别是引入新课或复习旧知时更是如此。引入新课应激发学生兴趣,这时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全体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要求,给较差的学生有所展示,让他们也能投入教学活动中来,所以我们要想法提出合理的问题,让他们能够回答。2、巩固知识的问题选择中等学生差生往往学到的知识附于表面,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较差,在复习提问时,他们不能及时准确地回答,如果让他们回答,一方面可能挫伤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影响课时。所以在巩固知识时要请中等生
7、来回答。3、起点高、灵活性强的问题选择中上等学生一般来说,起点高、灵活性强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这种能力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只有成绩在中上等以上的学生才可能具备。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应考虑到回答对象。4、开放性和创造性问题选择优等生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问题,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纵横联系,并对某些知识提出新的看法,一般的学生难以做到,此类问题,必须请优生来回答。当然无论是什么层面的问题,也无论是请怎样对象回答,其过程都应要求全体学生共同探究,其结果都要让全体学生共同掌握,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四、回答结果的处理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