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04178
大小:37.47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6-1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选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多项选择题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C.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
2、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
3、断的哲学思想是()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8.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9.经验论的错误在于()A.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B.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C.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D.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10.“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4、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1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12.“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A.理论脱离实际B.经验论C.教条主义D.唯理论13.“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B.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C.唯我主义观点D.反理性主义观点14.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A.生而知之(孔子)B.不虑而知(孟子)C.不行而知(老子)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
5、,不知地之厚也(荀子).15.“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16.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A.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B.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17.“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真理的认识不需要抽象概括B.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6、D.真理是具体生动的事实1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B.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9.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C.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D.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20.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
7、线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21.孙中山先生指出,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困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表明()A.知行相互促进B.行先知后C.知行不可分割D.知行合一22.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