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著重点文本段落

马克思主义原著重点文本段落

ID:38703844

大小:5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7

马克思主义原著重点文本段落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原著重点文本段落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原著重点文本段落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原著重点文本段落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原著重点文本段落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著重点文本段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重点文本段落(1):“哲学并不隐瞒这一点。普罗米修斯的自白‘总而言之,我痛恨所有的神’就是哲学自己的自白,是哲学自己的格言,表示它反对不承认人的自我意识是最高神性的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文本段落(1)解读:v明确地表述了马克思的立场,即哲学上的“自我意识”立场。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哲学借这种自我意识反对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神给世界规定了秩序和规则,而人的自我意识可以打破命运的束缚。正象盗天火给人间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伊壁鸿鲁把人的自我意识还给了人,把思想自由和精神独立还给了大众,让人们认识到只有自己的自

2、我意识才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真正主宰。马克思明确的哲学立场是自我意识的立场,但同时他对抽象个别的自我意识又抱有深深的警惕。重点文本段落(2):“在我看来,如果说那些较早的体系对于希腊哲学的内容较为重要、较有意义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以后的体系,主要是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和怀疑派这一组学派则对希腊哲学的主观形式,对其性质较为重要、较有意义。然而正是这种主观形式,即这些哲学体系的精神承担者,由于它们的形而上学的规定,直到现在几乎完全被遗忘”重点文本段落(2)解读:马克思高度评价了希腊晚期自我意识哲学在希腊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自我意识哲学的产生,不是希腊哲学的衰落和倒退,而是希腊哲学的重大发展

3、。古希腊晚期三派哲学要求人们在普遍的压抑中保持心灵的安宁,作不受外部命运支配的自由人。在马克思看来,这种哲学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提供了行动自由的可能性,提供了诠释古希腊社会及其思想的真正钥匙,。他把伊壁鸠鲁“最伟大的希腊启蒙思想家”重点文本段落(3):“两位哲学家讲授的是同一门科学,并且采用是完全相同的方式,但是——多么不合逻辑啊!——在一切方面,无论涉及这门科学的真理性、可靠性及其应用,还是涉及思想和现实的一般关系,他们都是截然相反的”重点文本段落(3)解读:(1)前者对知识的真理性采取一种怀疑论的、不确定的观点;而后者则对事物采取独断的态度。(2)前者不满足于哲学,并投入实证知识的

4、怀抱;而后者则认为这种科学丝毫无助于达到真正的完善,因而被称为“科学的敌人”。(3)前者把必然性理解为现实性的反思形式,把一切都归结为必然性;而后者则把必然性和对神的迷信等同视之,坚执抽象的可能性和我们的任意性。马克思认为,在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这种对立中还隐藏着更深的矛盾:前者作为怀疑论者和经验论者,却从必然性的观点出发,力求理解事物的真实存在;与之相反,后者作为哲学家和独断论者,却到处只看见偶然,并倾向于否定自然的一切客观实在性。---“在这些对立面中似乎存在着某种颠倒的情况”。重点文本段落(4):“原子的灵魂只是一句空话,而偏斜却表述了原子的真实的灵魂即抽象个别性的概念。”解

5、读:原子的运动首先是直线降落,它意味着原子是质料,是纯粹的物质性存在。偏离直线的运动意味着原子又是纯粹的形式。形式是对质料的否定,在古希腊类似于灵魂的东西。由于伊壁鸠鲁通过偏斜运动设定了原子的纯粹形式,所以他实质地表述了这样一种哲学原则,即抽象的个体性之最高的自由和独立性。直线运动是非独立性的运动,意味着原子是在命运的束缚之中,而偏斜打破了这种束缚和受动性,代表了原子真正的灵魂。马克思给予伊壁鸠鲁以极高的评价:由于他阐释了能动的原则并代表着一种自由的无神论,因而是“最伟大的希腊启蒙思想家”。黑格尔重点文本段落(1):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

6、的前提。解读:费尔巴哈完成了对黑格尔的总体的批判。马克思试图站在费尔巴哈的立场上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批判。区别于施特劳斯和鲍威尔的立场。——现实的自然界和现实的人的立场(世俗基础)对宗教的世俗基础进行批判——人就是人的社会,国家。在费尔巴哈的立场上深化,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其基础是世俗基础本身,所以对宗教的批判是对世俗基础的批判。重点文本段落(2):“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

7、成对政治的批判。”重点文本段落(2)解读:宗教是德国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从青年黑格尔派到费尔巴哈都是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宗教的。但他们对宗教的批判,无一例外都是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的。拿费尔巴哈来说,他认为,人创造了宗教,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但费尔巴哈所理解的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理性、意志和感情。因此,费尔巴哈主张,要从崇拜上帝的宗教那里解放出来,只有靠发扬人的本质的情爱的宗教。由此可见,费尔巴哈因为没有能找到产生宗教的真正的根源,所以他也就不可能彻底地批判宗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