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管线布置

给水排水管线布置

ID:38684132

大小:7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7

给水排水管线布置_第1页
给水排水管线布置_第2页
给水排水管线布置_第3页
资源描述:

《给水排水管线布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给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给水管网布置原则1.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并保持输送的水质不受污染;2.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3.管渠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4.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能性,并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给水管网的规划布置主要受给水区域下列因素影响:地形起伏情况;天然或人为障碍物及其位置;街道情况及其用户的分布情况,尤其是大用户的位置;水源、水塔、水池的位置等。二、给水管网布置的基本形式树状管网环状管网三、给水管网定线给水管网定线是指在地形平面图上确定管线的位置和走向。定线时干管的延伸方向应于水流方向基本一致。干管位置应从用水量较大的街区通过。干管的间距,一般为500~80

2、0m左右,连接管之间的间距一般在800~1000m左右。干管一般按城镇规划道路定线,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通过,给水管线与构筑物、铁路以及其它管道的水平净距,均应参照有关规定。为了保证给水管网的正常运行以及消防和管网的维修管理工作,管网上必须安装各种必要的附件,如阀门、消防栓、排气阀和泄水阀等。阀门是控制水流、调节流量和水压的重要设备,阀门的布置应能满足故障管段的切断需要,其位置可结合连接管或重要支管的节点位置;消防栓易设在使用方便、明显易见之处,如路口、道边等位置。在干管的高处应装设排气阀,在管线低处和两阀门之间的低处,应装设泄水管。排水管道系统规划布置

3、一、排水管道系统布置原则1.确定排水区界、排水流域和排水体制,然后布置排水管道,应按从主干管、干管、支管的顺序进行布置;2.充分利用地形,尽量采用重力流排除污水和雨水,并力求使管线最短和埋深最小;3.协调好与其它地下管线和道路等工程的关系,考虑好与企业内部管网的衔接;4.规划时要考虑到使管渠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5.规划布置时应远近期相结合,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能性,并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二、排水管道系统布置形式三、污水管道系统布置污水管道系统布置的主要内容有:1.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2.污水厂和出水口位置的选定应遵循以下原则选定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1)出

4、水口应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2)出水口不应设回水区,以防回水区的污染。(3)污水厂要位于河流的下游,并与出水口尽量靠近,以减少排放渠道的长度。(4)污水厂应设在城镇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并与城镇、工矿企业以及郊区居民点保持300m以上的卫生防护距离。(5)污水厂应设在地质条件较好,不受雨洪水威胁的地方,并有扩建的余地。3.污水管道的布置与定线污水管道平面布置,一般按主干管、干管、支管的顺序进行。污水干管一般沿城镇道路敷设,不宜设在交通繁忙的快车道下和狭窄的道路下,也不宜设在无道路的空地上,而通常设在污水量较大或地下管线较少一侧的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道下。道路宽度超

5、过40米时,可考虑在道路两侧各设一条污水管,以减少连接支管的数目以及与其他管道的交叉,并便于施工、检修和维护管理。污水干管最好以排放大量工业废水的工厂(或污水最大的公共建筑)为起端,除了能较快发挥效用外,还能保证良好的水力条污水支管的平面布置取决于地形及街区建筑特征,并应便于用户接管排水。4.确定污水管道系统的控制点和泵站的设置地点控制点是指在污水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深起控制作用的点。5.确定污水管道在街道下的具体位置污水管道与建筑物应有一定间距,与生活给水管道交叉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的下面。管线综合规划时,所有地下管线都应尽量设置在人行道、非机动车辆和绿

6、化带下,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考虑将埋深大,维修次数较小的污水、雨水管道布置在机动车道下。若各种管线布置时发生冲突,处理的原则是:未建让已建的,临时性管让永久性管,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可弯管让不可弯管。四、雨水管渠系统布置雨水管渠规划布置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进行雨水管渠的定线;确定雨水泵房、雨水调节池、雨水排放口的位置。雨水管渠系统的布置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2.根据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雨水管道。道路边沟最好低于相邻街区地面标高,尽量利用道路两侧边沟排除地面径流。雨水管渠应平行与道路敷设,宜布置在人行道或草地下,不宜设在交通量大的干道

7、下。当路宽大于40m时,应考虑在道路两侧分别设置雨水管道。雨水干管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应考虑与其它地下管线和构筑物在相交处相互协调,以满足其最小净距的要求。3.合理布置雨水口,保证路面雨水顺畅排除。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和汇水面积确定,以使雨水不至漫过路口。一般在道路交叉口的汇水点、低洼地段均应设置于水口。此外,在道路上每隔25~50m也应设置雨水口。4.采用明渠和暗渠相结合的形式。5.出水口的设置。6.调蓄水体的布置。7.排洪沟的设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