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概论习题

地科概论习题

ID:38651864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7

地科概论习题_第1页
地科概论习题_第2页
地科概论习题_第3页
地科概论习题_第4页
地科概论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科概论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科概论习题1. 大爆炸理论是根据哪些证据来建立的?2.如何用H-R图来推测太阳的命运?3.如何用大爆炸理论解释宇宙中的元素分布?4.如何用冷凝模型来解释太阳系中行星的分布和结构?1.答:大爆炸理论的建立的根据有:1>埃德温•哈勃测量了18颗恒星发来的光,发现它们全部都存在着红移。根据多普勒效应,恒星一边后退一边发光而且光束是不变的话,我们收到光的波长就会长于原来的值。哈勃认为,遥远星系的光波变长是由于宇宙正在膨胀的结果.由此倒推可以得知宇宙过去是聚合在一起的,由于一次大爆炸形成了我们现在知道的宇宙。2>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偶然地观察到弥漫在全天空的微波背景辐射,这种辐射以相同的强度

2、从空间的各个方向射向地球。这个发现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对它的测量表明,它的有效温度大约比绝对零度高3度。只能将微波背景辐射解释为这是宇宙原初阶段大爆炸的直接遗迹,是从大爆炸散落的残余辐射由于宇宙膨胀而冷却所具有的。2.答: H-R图中绝大多数恒星聚集在1条从左上到右下的带状区域中,此区域称主序带,带上的星称主序星,温度高的恒星光度强,温度低的恒星光度弱,恒星一生大部分在主序带度过,赫罗图中右上方的恒星光度强,表面温度低,主要因为体积很大,分别是红巨星及红超巨星,而在左下方的星正好相反,体积小温度高光度弱,它们是白矮星。利用赫罗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恒星作相互的比较,进一步能用来

3、研究恒星的形成和演化。3.答: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质子与中子或其他质子结合,形成较重的元素;后又形成了氦等更重的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了各种元素。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4.答:原始太阳呈一团中央隆起的不停自转的圆盘状星云,星云团由炽热的气体组成,其成分大致接近今天的太阳。当温度下降一定温度时,原始太阳星云冷凝和聚积,行星开始逐渐生长。在

4、冷凝、生长过程中,行星内部重的物质下沉,轻的物质上浮,于是逐渐形成了现在地球的圈层结构 1. 从地震波传播图上解释p波影区形成原理。2.解释p波、s波和面波在固体地球介质中的传播特点。3.解释莫霍面、古登堡面的性质和意义。1.答: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古登堡面,是地球内部最显著的一个不连续面。P波到了这个界面上,由于由固体地幔进入液体地核,类似于光的折射,入射角大于折射角,使P波急剧改变行进方向,使地面上在105°-140°距离范围内接收不到直达的P波,即形成P波的影区2.答:P波 在固体地球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是:介质质点发生震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速度大于

5、S波。S波 在固体地球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是:介质的质点发生震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垂直,即靠介质的剪切变形来传播,因而只能通过固体而不能通过液体和气体介质。速度只有P波的一半。面波 主要在地表传播,能量最大,波速约为3.8千米/秒。面波的传播既可以引起地表上下的起伏,也可以使地表做横向的剪切。3.答:莫霍面: 1>性质:位于地下33KM,经过莫霍面时纵波速度由7.6公里/秒急增到8.1公里/秒,横波由4.2公里/秒增至4.6公里/秒.2>意义: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古登堡面: 1>性质:位于地下2900KM,经过古登堡面时纵波速度由13.64公里/秒,突然降为8.1公里/秒,

6、而横波由7.3公里/秒至此完全消失. 2>意义: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1.65百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证据主要有哪几条?2.生命的进化是循序渐进的吗?3.要争取人类演化的光明未来,我们应该做什么?1 、答 :65百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证据有:1>白垩纪与第三纪之间的界面: 科学家们在K/T界线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一层厚约1厘米的粘土薄层,由此得出这是小行星撞击产生的尘埃沉积形成。2>化学异常: 在意大利亚平宁山脉古比奥附近的白垩纪至第三纪地层的交界处(K/T界线)采到岩石样品中发现,粘土层中铱的含量较高,比正常含量高30倍。由此得知在6500万年以前的白垩纪末期,一颗直径

7、为10公里、重约127000亿吨的小行星以每小时10000公里的速度与地球相撞。因而造成元素异常。3>化学异常 玄武质小球粒: 1981年,Simt在卡拉瓦卡K/T粘土中找到直径大于1mm的矿物小球粒。伯克利大学的AlessandroMontanari证实在意大利的K/T黏土中也有这些小球体。这些小球粒起源于玄武岩受撞击时被冲击熔化,并快速冷却。它们是更富含二氧化硅的玻璃质玻陨石和微玻陨石的玄武岩相当物,而我们已知道玻陨石和微玻陨石是较小撞击事件的结果。因而得出65百万年前有小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