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643849
大小:71.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6-16
《地层组的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节地质 一地层形成 本县地层结构属于华北地台的鄂尔多斯台向斜的一部分,本境在中生代以前的地质发展史与华北地台同升降共沉浮。华北地台基底是前震旦系地槽型碎屑沉积,经吕梁运动地槽褶皱抬升,形成了地台的基底。 从本县双湖峪镇和马岔乡麻湾村两个钻孔地质资料证明,本境自中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沉积以后,由于早期加里东运动的发生,抬升成陆地。后经过长期风化剥蚀,顶部形成凹凸不平的古地表形态。中石炭纪地壳下沉,为海水淹没,在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岩的侵蚀面上,沉积了中石炭系本溪组地层。由于当时
2、还原介质的存在,氧化界面位置的改变,分别沉积了菱铁矿及黄铁矿。同时因为本区域地体不稳,黄铁矿层受到氧化,加之其它沉积物的破坏,形成铝的酸性溶液,沉积成铝土矿。这时上石炭纪台向斜不稳定,气候温和潮湿,因此发展形成海陆相交互的煤系沉积层,即上石炭系太原组地层。到二迭纪时,特别是后期,经海西运动,以及台向斜四周的山西、六盘山区、秦岭等处地壳相继升起,形成鄂尔多斯台向斜区独立的内陆盆地沉积单元。海水完全退去后,本区脱离海侵,呈河湖相为主的陆相沉积,成为含有煤层、煤线的下二迭系地层。后期又因气候逐渐趋于干
3、热,使上二迭系石千峰组地层为红色岩系。三迭纪时,因秦岭不断上升,湖盆中心不断北移到本区,形成生成石油的有利地带——上三迭系延长群含油岩系。三迭纪末,又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发生抬升,经过一段的沉积间断,又开始拗陷下沉,沉积了侏罗系地层。侏罗纪末,燕山运动使地壳升起,发生剥蚀,周围贺兰山、桌子山等区褶皱成山,形成陕北盆地。使在侏罗纪末期的侵蚀面上,普遍沉积了白垩系地层,到下白垩起,又受四川运动的影响,台向斜抬升,结束了内陆湖盆的沉陷历史。因升降运动剧烈,地形高低悬殊,剥蚀作用强盛,堆积了河流相的砂砾岩
4、。由于上白垩纪本区持续上升,因此剥蚀愈强,所以缺失白垩系地层。中生代以后,受燕山运动末期和早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遭受漫长的侵蚀切割,形成以下白垩系及其以前地层为主的基岩低山丘陵,缺失老第三系和中新统地层。到上新世的早期,地壳开始下降,在凹凸不平的古侵蚀面上,沉积了河漫滩相和风化残积层——三趾马红土层。上新世末,地壳略有上升,发育了雏形水系。下更新世初,地壳较为平稳,在低凹处和河谷堆积了砂砾层等。此后随着气候变干变寒,侵蚀减弱,沉积了午城黄土。中更新世早期,地壳又略有上升,侵蚀加强,在低凹处
5、和河谷又堆积了砂砾石等。后来随着地壳的相对稳定,气候以干寒为主,间有多次湿润气候的反复交错,便堆积了含有多层古土壤层的离石黄土和砂砾层等。上更新世末,气候干寒,堆积了风成砂质黄土——马兰黄土。全新统堆积了各种类型的砂砾石、黄土,形成了低阶地、河漫滩。 二构造 本县处于阴山——天山、秦岭——昆仑两个巨型纬向构造之间的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伊陕盾地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复合部,属华北地台的鄂尔多斯地台向斜一部分,是陕甘宁盆地的东缘陕北斜坡、志丹——米脂——佳县弧形拗陷带。区内构造简单,没有
6、较大的褶皱与断裂,仅本县南部见有小范围、短距离、断距不大的断层,断层为东西走向。为一个倾向正西或北西西的单斜翘曲构造,相对稳定,很少有地震发生,震级一般小于六度。地层产状总体为南西220°~北西350°之间倾向,以北西西为主,倾角1°~5°,局部产状多变。区内砂岩中斜层理、交错层甚为发育,反映了当时水流方向的多变,斜层理倾向一般为向西或北西西、南西西向,区内未见岩浆活动。 (一)深层构造 据双湖峪镇“洲1井”所钻地层自下而上为: 奥陶系 奥陶系马家沟组:2444~2663
7、米(距地表深度,以下皆同),厚219米(未穿)。上部以浅灰色粉晶含灰云岩为主,夹薄层灰白色云质石膏岩,顶部为一套缝、洞发育的白云岩。中部厚层含灰云岩与灰白色云质石膏岩,呈不等厚互层。石膏岩累积厚度可达42.2米。底部为厚层灰白色含灰云岩。 根据岩性特征推断,本期属于干热气候下的潮上低能带沉积。 石炭系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2429~2444米,厚15米,岩性以浅灰绿色泥岩为主,夹薄层浅灰绿色水云母质泥岩。本组具明显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特点,与下伏奥陶系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石炭系
8、上统太原组:2268.5~2429米,厚160.5米。上部地层岩性为:灰白色含砾粗砂岩、浅灰色含粘土中粒石英砂岩、泥质砂岩、褐灰色砂岩与灰黑色泥岩、炭质泥岩及厚煤层。中部为灰黑色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深灰色泥岩、灰岩、灰黑色泥岩、黑色炭质泥岩间夹煤层及一厚层深灰色硬砂质细砂岩。下部为深灰色泥晶灰岩、灰黑色泥岩夹薄层炭质泥岩及煤。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根据岩性组合,太原组为还原条件下的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 二迭系 二迭系下统山西组:2193~2268.5米,厚74.5米。上部地层岩性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