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生态因素种群、群落

2010生态因素种群、群落

ID:38623023

大小:3.23 MB

页数:89页

时间:2019-06-16

2010生态因素种群、群落_第1页
2010生态因素种群、群落_第2页
2010生态因素种群、群落_第3页
2010生态因素种群、群落_第4页
2010生态因素种群、群落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生态因素种群、群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态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人与生物圈生物与环境Ⅰ、生态因素一、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生态因素光温度水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类型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阳光植物随海拔高度的分层现象温度动物的换毛、鸟类的换羽阳光干旱环境中植物的形态水菊花一般秋末开花阳光蛇的冬眠温度二、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光质影响海洋植物分布繁殖日行性动物、夜行性动物鸟类的迁徙、鸟类的换羽与兽类的换毛对动物活动的影响1、光1)影响生物的分布。植物的南北地带的分布、海拔高度的分层现象。2)影响生

2、物的生长发育。水稻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都要求一定的温度不同3)影响动物的形态动物的冬眠4)影响动物的某些行为。2、温度东北虎和华南虎的差异3、水水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沙漠:仅少数动植物热带雨林: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多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生物因素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三、生物因素(一)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对失败的个体是有害的,甚至死亡。但有利于种群发展进化。争夺食物、配偶、生存空间等原因意义根瘤菌地衣1.互利共生(二)种间关系互利共生营养关系数量关系AB菟丝子2.寄生体表寄生体内寄生猪肉绦虫血吸虫寄生营养关系ABAB3.竞争诱因:相

3、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生活方式越接近,生物之间的竞争越激烈意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竞争营养关系数量关系ABCA和B的竞争能力相同A比B的竞争能力强4.捕食捕食营养关系数量关系AB1.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体是同时共同起作用的。2.对某个或某种生物来说,各种生态因素的作用不是等同的。3.在诸多的因素中,往往存在着主导作用即关键因素。四、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时间鼠种群数量(只)黄鼬种群数量(只)11890010021950012031450020041050025059500180696001707950018089600170鼠与黄鼬的关系捕食在研究

4、光照强度对某种鸟鸣中次数的影响中,不列设计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是A、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B、记录同一时间不同天气该种鸟鸣叫次数C、记录繁殖季节种鸟鸣叫次数D、记录不同季节同一地点该种鸟鸣叫次数右图表示鹞鹰攻击不同鸽群时取得成功的概率,也能表示鸽群防御能力的大()①单独的鸽子比在鸽群中的鸽子被鹞鹰抓住的频率更小②鹞鹰攻击较大的鸽群时,不太容易成功③鹞鹰只攻击单独的鸽子④攻击成功的比例与鸽群的数量成反比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播种量的比例收获种子的产量大麦燕麦大麦燕麦0.20.8421330.40.681560.6

5、0.498320.80.210513在温室中混合播种不同比例的大麦和燕麦,结果如下表:如果在温室中,混合播种50%的大麦和50%的燕麦,其他条件不变任其正常生长发育,若干年后温室中的植株数A,大麦和燕麦各占一半B.大麦远远多于燕麦C.燕麦远远多于大麦D.大麦和燕麦均减少在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如下图结果。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趋势是A.甲、乙均增B.乙强甲弱C.甲强乙弱D.甲、乙均减弱(2006年全国卷Ⅰ4题)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

6、游生物为食物。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08理综Ⅰ)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

7、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08天津)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

8、统提供能量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08海南)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