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旅游文化》PPT课件

《中外旅游文化》PPT课件

ID:38612555

大小:1.71 MB

页数:79页

时间:2019-06-16

《中外旅游文化》PPT课件_第1页
《中外旅游文化》PPT课件_第2页
《中外旅游文化》PPT课件_第3页
《中外旅游文化》PPT课件_第4页
《中外旅游文化》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外旅游文化》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外旅游文化专题二内容提要第一部分饮食文化概述第二部分中国饮食思想、科学与人物第三部分中国肴馔文化第四部分中国筵宴文化第五部分中国茶文化第六部分中国酒文化第一部分饮食文化概述1、饮食文化的含义烹饪文化:人们在长期的饮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创造并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关于人类食物是什么,如何做,为什么做的学问,涉及到食物原料、烹饪工具、烹饪工艺等。狭义的饮食文化与烹饪文化相对应,指人们在长期的饮食品消费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关于人类吃什么,如何吃,为什么吃的学问,涉及饮食品种、饮食器具、饮食习俗、饮食服务等。烹饪文化是一种生产文

2、化;狭义的饮食文化是消费文化。一、饮食文化的含义与特征饮食品的生产和消费是紧密相连的,没有烹饪生产就没有饮食消费,烹饪和烹饪文化是饮食与饮食文化的前提。广义的饮食文化指人类在长期的饮食品生产与消费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并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中国饮食文化的含义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饮食品生产与消费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并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3、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1)、悠久的饮食历史(2)、独特的饮食科学饮食科学:以人们加工制作肴馔的技术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饮食烹饪发展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和社会活动。中国饮食科学的核心是独特的饮食思想及食物结构。

3、饮食思想:天人相应的生态观念、食治养生的营养观念、五味调和的美食观念,强调饮食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讲究饮食品的色、香、味、形、器与养的协调之美,既满足人的生理需要,也满足人的心理需要。从这些饮食思想出发,选择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食物结构,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比较科学与合理。(3)、精湛的饮食制作技艺(4)、丰富的饮食品种(5)、多彩的饮食习俗二、中国饮食的起源与萌芽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始于约公元前6000年,延续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1、中国饮食萌芽的条件(1)食物原料来源相对稳定新石器时代,人们逐渐掌握了种植谷物和养殖禽畜的技术,

4、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农业和畜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谷物方面:粟、黍、稷(即为粟或黍)、稻、麦禽畜方面:猪、狗、鸡、牛、羊、马黍: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叫黍子,碾成米为黄米,性黏,可酿酒。蜀黍:高梁玉蜀黍:玉米又称包谷、棒子粟:谷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花小而密,子实去皮后为小米。旧时泛称谷类。黍稷稻珍珠稷又称御谷,珍珠粟(拉丁学名Pennisetumglaucum),主要分布南亚和非洲的谷物。原产非洲,史前传到南亚。其性质和用处大概类似粟米。御谷耐旱,是很多干燥地区贫穷农民生存离不开的重要作物。麦(2)陶器的产生与使用有多种传说,如黄帝制陶、神农制陶,但实际是先民

5、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等出土的陶器较原始,后期龙山文化的有明显提高。用陶器盛装食物有了盛具和饮食器具;用陶器加热制熟食物便产生了炊具。陶器可加水煮食物,出现了具有完备意义的烹饪。《古史考》:“古者茹毛饮血,燧人氏钻火,始裹肉而燔之,曰炮;神农时食谷,加米于烧石上而食之;黄帝时有釜、甑,饮食之道始备”。古陶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物,距今6000年,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鱼蛙纹彩陶盆人面鱼纹彩陶盆鹳衔鱼纹彩陶缸2、中国饮食萌芽时期的特点时间相当长,约4000多年,期间中国先民从完全依赖

6、自然采集渔猎跃进到主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开始农耕和畜牧,饮食生活发生明显的变化。(1)、炊餐器具基本齐备炊具:罐、釜、甑、鼎、斝(jiǎ)、鬲、簋(guǐ)、甗(yǎn)等。餐具:碗、盘、杯、钵、壶、豆、盆、缸、瓮、簋、瓶等。釜与灶结合的饮具釜有孔,放在釜或鬲上蒸煮食物有孔,放在釜或鬲上蒸煮食物煮烧或烹炒用煮饭用烧水用甑与鼎、鬲结合的连体形炊具,蒸锅的祖先。蒸煮食物瓮(2)、采集渔猎与农耕畜牧原料并用粟、黍、稻成为主要农作物,并种植了芥菜、白菜、葫芦等蔬菜,饲养的以猪、狗为主,兼有一定量的牛、羊、鸡、马,基本上“六畜”齐备。采集渔猎的证据:半坡文化:斑鹿、

7、水鹿、竹鼠、野兔、狸、獾、铃羊等;河姆渡文化:不仅有飞禽走兽如:红面猴、獐、虎、獾、灵猫、豪猪、穿山甲、鸬鹚、鹤、野鸡、大雁等,还有多种水生动物如:扬子鳄、乌龟、中华鳖、蚌、鲤、鲫、青、鲶、黄颡、裸果鲷。新石器石代后期文化遗址:野生动物的遗骨逐渐减少。采集渔猎与农耕畜牧原料并用极大丰富了食物品种,从而奠定了中国人以粮食为主食,以蔬菜和肉类为副食的饮食格局。(3)、烹饪技艺与饮食品初步发展食物原料开始初步加工:有石磨盘、石磨棒、石臼、石杵等可用来碾磨粮食,有磨制的石刀、贝刀、骨刀以及陶刀、陶釜、俎案等。蒸煮等烹饪方法的出现:调味方法的产生:出现了原始的“调羹”

8、,无任何调料,称为“太羹”,只烹不调。后来人们学会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