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在病毒学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在病毒学中的应用

ID:38611242

大小:14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6

免疫组化在病毒学中的应用_第1页
免疫组化在病毒学中的应用_第2页
免疫组化在病毒学中的应用_第3页
免疫组化在病毒学中的应用_第4页
免疫组化在病毒学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免疫组化在病毒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免疫组化法在病毒学上的应用摘要:免疫组化法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专一性和显微形态学相结合,以研究组织或细胞中抗原定位的一种技术。在病毒学研究中,通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可结合形态病变,快速、特异的检测各种病毒对组织细胞的感染并了解其致病机理。本文将结合实例对免疫组化法的原理和其发展以及在病毒学上应用的特点作简要介绍。关键词:免疫组化;病毒学;检测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的技术。具有特异

2、性强、敏感度高、定位准确、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特点。免疫组化法在病毒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免疫组化法对受病毒感染的组织进行检测,可明确发现病原体抗原的部位并对其定位,从而了解病毒的存在及其感染机体后的分布情况。1.免疫组化法概述1.1基本原理免疫组化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的特点,采用一直的抗体检测组织或细胞的抗原物质,以期确定组织或细胞是否存在未知抗原,并进行抗体的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1,2]。它将免疫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3]。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用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

3、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技术。按照标记物的种类可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法、免疫铁蛋白法、免疫金法及放射免疫自影法等。主要步骤为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其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去免疫小鼠等实验动物,制备特异性抗体,再用这种抗体(第一抗体)作为抗原去免疫动物制备第二抗体,并用某种酶(常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生物素等处理后再与前述抗原成分结合,将抗原放大,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方法将抗原抗体反应部位显示出来(常用显色剂DAB显示为棕黄色颗粒)。通过

4、抗原抗体反应及呈色反应,显示细胞或组织中的化学成分,在显微镜下可清晰看见细胞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物,从而能够在细胞或组织原位确定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含量。组织或细胞中凡是能作抗原或半抗原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多糖、磷脂、受体、酶、激素、核酸及病原体等都可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1.2主要特点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决定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从理论上讲也是组织细胞中抗原的特定显示,如角蛋白(keratin)显示上皮成分,LCA显示淋巴细胞成分。只有当组织细胞中存在交叉抗原时才会出现交叉反应。ABC法或SP法的出现,使抗体稀

5、释上千倍、上万倍甚至上亿倍仍可在组织细胞中与抗原结合,所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又具有敏感性高的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及呈色反应,对组织和细胞中抗原的准确定位,使其可以同时对不同抗原在同一组织或细胞中定位观察,并进行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1.3发展简史1941年Coons首先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测肺组织内的肺炎双球菌获得成功。60年代Nakane建立酶标抗体技术标记铁蛋白Ab。70年代Stenberger改良上述技术,建立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抗体过氧化物酶(PAP)技术,使免疫细胞化学得到广泛应用。80年代Hsu等建立了抗卵白素—生物素(ABC)法之后

6、,免疫金—银染色法、半抗原标记法、免疫电镜检查与诊断技术相继问世。90年代分子杂交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细胞化学分类方法迅速发展。2000年各种免疫组化技术更加成熟,使免疫组化技术成为当今生物医学中形态、功能代谢综合研究的一项有力工具。其应用范围深大医学各个学科,是目前生命科学工作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50年代还仅限于免疫荧光技术,5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建立起高度敏感,且更为实用的免疫酶技术。免疫组化的全过程包括:抗原的提取与纯化;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的纯化;将显色剂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标本的制备;免疫细胞化学反应以及呈色反应,观察

7、结果[4-11]。在鸡蛋白中含有一种碱性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68,000,属于糖蛋白一类。当是命名为卵白素(Avidin)。卵白素具有4个由128个氨基酸组成的相同亚基,与生物素(又称维生素H)以及其他物质(例如荧光素和酶)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卵白素在一般条件下性质稳定,可耐受80℃两分钟而保持其活性,当与生物素结合形成复合物后,性质就更稳定,可在很大的pH范围内以及对许多蛋白酶都有耐受能力。生物素(维生素H,Biotin)是Kogl等(1936)首先从鸡蛋黄中分离出来的。它还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组织中,并以辅酶的形式参与各种羟化酶反应。生物素为一种较小分子量的维生素

8、,其分子量约为244,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