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经经济师论文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经济师论文范文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经经济师论文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经济师论文范文:经济类专业双语师资培养之方略探讨摘要:针对经济类专业双语师资的缺乏和培养问题,文章从经济类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紧迫性入手展开论述,通过分析双语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借鉴香港师资培养的终身教育模式,提出要从加大培训、人才共享、转变观念、市场调节和聘用外教等多种方式解决双语师资瓶颈问题。关键词:经济类专业;双语师资培养;培养模式;培养方略 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尤其是经济类等专业”。“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
2、的5%-10%。”时间已过,情况如何呢?由于双语教学的教师既要熟悉本专业,精通本领域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现有师资往往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我国双语教学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我国现有的双语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双语培训。一般大学毕业的教师大部分是“哑巴英语”(重语法,轻应用),而外语系毕业的教师却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师资缺乏,培养双语师资是当务之急。民族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的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双语教学的质量要靠双语型教师来保证。一、经济类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紧迫性双语教学是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
3、选择。学校遵循教学形式和学科内涵有机结合的原则积极而稳妥地推动双语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直接接触学科发展前沿,学会用外语思考和阐述学科内涵。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对高等学校的部分课程采用国外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原版教材,并采用英语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本科阶段推行双语教学,既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手段,同时也为高校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提供训练平台。近几年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越来越大,专业点由1998年的1276个猛增至2004年的2866个,50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经济学类专业,占全部本科院校的80%以上。总体显示,用人
4、单位对毕业生的各项指标评价平均数均在70%以上,其中最满意的是工作态度、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排在最后三项的是开拓创新精神、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水平。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跨越式的发展,专任教师队伍的绝对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且增速在不断加快。但相对于学生规模的增长速度而言,专任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经济学类专业的专任教师数占全部专任教师数的比例不到9%,但需要承担培养15%本科学生的任务。调查还显示,本类专业教师在实践经历、国际交流经历、学位层次等方面存在不足,素质有待提高。由此可见,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大多都还存在着外语水平不足的问题,还面临着外语应用能力的挑战。外语是
5、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想,一种知识源。掌握一种语言就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多学一门外语也就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张嘴,而且还多了一个头脑!这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学校、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都比较集中地认为本类专业本科层次教育应主要培养复合型或应用型人才。双语教育正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力争通过改变语言与学科知识学习的途径,为培养“新世纪”的“复合型人才”打好基础。二、双语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双语教师承担着双重任务。其教学重点首先是学科内容,其次是外语。作为双语教师,他们不仅必须精通学科内容,
6、而且必须是一个双语者。双语教师队伍问题既体现在数量方面,也体现在质量方面。我国双语教学还处于实验阶段。建国以后,我国师范院校从未设立双语师资专业。我国现有的双语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双语培训,他们从事双语教学大多出于自愿的性质。外语教学能使各国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具有国际可比性,可以增强学生在国际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就对教师外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外语阅读能力,能查阅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国际发展状况,同时某些专业、学科还要求教师能用外语授课。在外语教学方面我国的教师素质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大学中能用外语授课的教师还是少
7、数。高等教育学专家潘懋元(1998)指出:“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边缘;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将被推向经济社会的中心”。大学的功能就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则要靠教师。民族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我们要牢固树立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的理念,把满足教师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把维护和保障教师切身利益,作为衡量教师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坚持人才强教,人才强校,重视教师资源的投入、开发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