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精神宣讲》PPT课件

《两会精神宣讲》PPT课件

ID:38607529

大小:300.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6-16

《两会精神宣讲》PPT课件_第1页
《两会精神宣讲》PPT课件_第2页
《两会精神宣讲》PPT课件_第3页
《两会精神宣讲》PPT课件_第4页
《两会精神宣讲》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会精神宣讲》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因为传送容量有限,此为全国“两会”精神宣讲课件第一部分(共三部分)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国“两会”精神宣讲市委教育工委党校陈南进2005年3月25日2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已经于3月5日——14日在北京召开,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一重要法律。《政府工作报告》1万多字,突出地提出今年的国家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好三个文明作为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今天我们就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为主题,谈谈我们对两会精神的理解。3回答好一个问题: 为什么说人均GDP达到

2、1000美元,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道坎?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最近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党的执政制度上作出了战略安排,这对于处于人口众多且经济快速发展着的中国而言,无疑又是一个福音。根据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拉美、印度、韩国、新加坡等国到了GDP1000美元以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以前不同,它会出现许多新问题。从人们目前的认识水平而言,至少有这样一些新情况:5第一,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度、力度加大。因为

3、在人均GDP1000美元之前,老百姓要解决的主要是温饱问题,它的经济结构主要是“填饱肚子,穿暖衣服”,整个经济产业结构水平是比较低的,是粗放型发展。6在上个世纪中叶,即便是在无锡这样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农村青年结婚,有人往往提着山芋和鸡蛋前往贺喜,这在今天的青年听起来会感到不可思议。在当时以自然经济为主要形态的历史条件下,工业产品的需求和生产结构也相对简单。 到了人均GDP1000美元之后,消费结构迅速变化,主要不再是解决温饱问题,而变成要解决住房问题、教育问题、健康问题、出行问题等等,这些消费将成为热点。这就迫使我们的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否则就不能发展;迫

4、使钢铁、水泥、电子、科技等部门要迅速提升,否则没有出路,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度必须加大。7我们教育界有的同志时常问:为什么一些过去办得红红火火的工厂突然要关厂,要让工人下岗?除了经营不善的原因外,产业结构调整是其中原因之一。所以说,生产力的发展,会对生产关系形成新的要求。现在是这样,今后还是这样,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基本规律。不发展,中国共产党就会失去执政的根基。发展是硬道理,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道路仍然是不平坦的,新的矛盾在不断产生着,新的问题需要执政党不断地去思考和解决。8第二,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有人讲在人均GDP1000美元以前也有贫富差距。是的,但那时贫富差距拉得不能

5、太大,因为总量就那么多,差距太大就可能使一部分低收入阶层没有办法生活。所以平均主义有它的社会根基。9但今天到了人均GDP1000美元以后,根据各国的惯例是收入差距拉得最开的时候,大致要到人均3000—4000美元的时候才能缓解。这是搞市场经济无法回避的问题。有人讲,那往后呢?往后可以缓解一些,那时侯社会总体经济实力庞大,就能有足够的力量拿一块财富出来专门解决社会低收入者的收入保障和其他各项公共福利和公益事业。10也许有人说,早知道市场经济会拉开收入,为什么不坚持原来的计划经济?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双刃剑,但发展经济的活力是计划经济无法相比的,在与世界强国竞争的时候,容

6、不得慢半拍,如果中国人慢速度发展经济,会被“开除球藉”。权衡利弊,我们党下决心搞市场经济,不搞市场经济,则执政的风险更大。当然,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多数人的利益,不断地平衡效率和公平两者之间的关系,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其本身就是党的宗旨的又一次宣示。最近几年,中央关注农民的利益,关注城市贫困人口的利益,关注西部的开发,就是利益的再调整。11第三,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加大。因为消费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后,制造业成为支柱产业。各国都有这个过程,建筑业、钢铁、化工曾是美国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支柱产业。12论钢铁,日本在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的时候,年产

7、钢1.2亿吨,它2亿人口不到。按此比例,我国的钢产量要达到6—7亿吨,我国现在才2亿5千万吨。但是,当日本的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时,钢铁开始回落,现在只要6000—7000万吨就够了。我们现在正处于这个“坎”上,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必然要加大。13问题的要害是过去人们的思维集中关注在“大干快上”,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不强,发展过程中浪费太大。人均资源呈现匮乏状态。人均耕地面积从1952年的2.82亩下降到2003年的1.43亩,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水平的1/4,许多矿产资源也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同时,能源的利用效率低下。以现行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