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从《反离骚》看扬雄对《离骚》地接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反离骚》看扬雄对《离骚》的接受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王强镪指导教师:多洛肯摘要扬雄的《反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几部敢于打破权威,提出自己的立场的作品。毋庸置疑,扬雄对《离骚》的接受是全面而深刻的,作为凭吊屈原而作的《反离骚》,后世对它褒贬不一,本文以《反离骚》为中介,探究扬雄对于屈原和《离骚》的态度,分析《反离骚》对《离骚》内容和手法的接受,梳理以及其接受后的反思,从而更好地了解《离骚》与《反离骚》之间传承与再创造的关系。关键字《反离骚》,《离骚》,扬雄,接受ABSTRACT"Counter-LiSao"ofYangXiongi
2、sChinaancienttimesinthehistoryofliteratureunusualseveraldarestobreaktheauthority,proposedownstandpointwork.Withoutadoubt,raisesmaleto"LiSao"acceptanceiscomprehensiveandprofound,theachievementisgrieved"Counter-LiSao",thelatergenerationwhichQuYuandoeshasdifferentopinionstoit
3、,thisarticletake"Counter-LiSao"asintermediary,inquiredintoraisesmaleregardingQuYuanand"LiSao"themanner,analyzes"Counter-LiSao"to"LiSao"thecontentandtechniqueacceptance,combsaswellasitacceptsafterthereconsidering,thusunderstoodwell"LiSao"and"Counter-LiSao"betweeninheritswit
4、htherelationswhich14createsagain.Keywords:Counter-LiSaoLiSaoYangXiongAccept引言(一)选题目的和意义“在古代文学史上,与尊崇经典的现象相对,也存在着反经典现象。可以说反经典与经典差不多具有同样丰富的表现形态,也有着几乎同样漫长的历史。”吴承学,《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与反经典》,《文史哲》,2010年第2期。扬雄写《反离骚》是需要些胆气的,可以说勇敢向权威发起挑战。如今,学术界对《离骚》的研究著述汗牛充栋,我们完全可以从反经典文本入手,探究经典著作,这不失为一种新的研究思
5、路。但如今将《离骚》与《反离骚》结合起来研究还比较稀少,本文主要通过借鉴历代先贤们的研究成果,从中选取一鳞一爪进行粗浅的分析论述。扬雄《反离骚》的写作目的是反对屈子某些行为的,为什么偏偏在汉代出现《反离骚》这样一个具有争议的存在?那么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心理?故在这里,就《反离骚》折射出的思想文化价值问题进行探讨,特别就《离骚》与《反离骚》的对比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揭示在当时特定的政治、文化等影响下,汉代人们独特的文化心态。(二)相关研究动态141.湖南大学郭建勋先生在《扬雄及其<反离骚>之再认识》一文中认为学界对扬雄及其《反离骚》全盘否定有
6、失偏颇,“应当重新认识和评价”郭建勋,《扬雄及其<反离骚>之在认识》,《求索》,1989年第四期。,并指出三点任务。认为扬雄的思想是对当时宗教化的僵死正统儒学的消极反抗,充满着反传统的叛逆精神。直至他晚年的作品如《法言》等,也“自有其异端的倾向”,贯穿着这种精神。因此,与朱熹等正统派相反,桓谭、王充、李赞等后代的异端思想家,对扬雄及其作品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从中寻取他们反传统的武器,从而亦折射出扬雄异端思想的价值光辉。2.黄中模先生在《扬雄的<反离骚>及其引起的论争》一文中指出了古代一些文艺理论家对扬雄的《反离骚》的论争。指出历代文艺理论家
7、,在围绕着评价屈原问题进行论争的同时,也对扬雄评骚发表了不同意见。其中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观点,既攻击屈原作品的基本内容,也反对和责骂扬雄,以李赞为代表的文艺理论家,敢于突破儒家的思想偏见,既正确评价了屈原,又大胆肯定了扬雄评骚的基本精神。这是我国文艺理论批评史上长时期地进行论争的基本问题之一。“其实质是儒家思想与非儒家思想的分歧,在评价屈原的论争中的反映。”黄中模,《扬雄的<反离骚>及其引起的论争》,《江汉论坛》,1982年第6期.这说明扬雄与班固之评论屈原与《离骚》,无论在基本内容、道德原则和思想基础等方面,均不相同。因此对扬雄的评骚应作
8、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全盘否定。3.何根德在《一个“反离骚”的文化现象》何根德,《一个“反离骚”的文化现象》,《云梦学刊》,1993年第1期。14一文中,将《反离骚》的内涵扩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