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42145
大小:19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4
《《矩形性质》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八章第二节矩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1《矩形》第一课时。矩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几何图形之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特殊平行四边形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也为今后学习其他有关知识奠定了基础,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对于本节课学习,学生在心理上易受到下列因素影响:一是受日常用语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矩形常被称作长方形,容易给学生造成矩形是另一种图形的错误认识。二是受平行四边形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矩形的性质以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
2、质和判定,对特殊四边形的性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但有些学生容易将两种图形的性质混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别,帮助学生抓住图形的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1.掌握矩形的概念及有关性质,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2.经历猜想、运用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推理验证矩形的性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3.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矩形的性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成果。教学重点:矩形的概念及性质。教学难点:矩形性质定理推理及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学生课前任务(一)自主学习:1.矩形的概念学生结合课本及教具独立完成导学案中课前回顾和自主学习的思考问题
3、 预设学生行为:通过看书学生应该能理解矩形概念设计意图:学生对长方形(矩形)已经有初步的理解,学生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去代替,所以安排自主学习矩形概念。教师通过课前几分钟来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并通过引导给予完善。2.猜想矩形的性质:利用导学案结合教师设计的表格,学生从边、角、对角线三方面,对比平行四边形性质猜想矩形性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初步掌握矩形的性质,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一、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图片后提出问题: 四个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分别站在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处,目标物放在对角线的交点处,这样的两种玩法对每个人公平吗?为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
4、究矩形概念及其性质.(板书:矩形的性质)预设学生行为:学生欣赏后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一)预习检测:教师利用课前5分钟检查自主学习效果,学生利用教具到前面讲解一下矩形概念,教师及时引导.师生归纳1:矩形的定义 :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二)合作交流结合学具小组交流猜想的结果,并总结出矩形特有的性质。(三)验证猜想学生口述矩形性质1的证明;学生完成矩形性质2的证明,(先独立完成,部分学生板演,其他合作交流)预设学生行为:先独立完成,分4个小组交流矩形的性质
5、2证明归纳2:(1)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备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对角线相等。 教师在学生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矩形特有的性质(板书):矩形的性质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性质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预设学生行为:请部分学生板演性质的证明过程设计意图:本活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又是难点内容,所以在设计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一般与特殊辨证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四)类比观察教师课件演示(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用矩形的性质研究直角三角形的一
6、个性质同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研究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方法是一样的)[师]现在我们留住矩形中的一个直角三角形(如图,虚线为擦拭部分)在中,谁是斜边?我们把叫做什么线?哪条边上的中线?(课件演示)请你猜想,斜边的中线与斜边在长度上有什么关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导学案观察部分教师: 引导学生书写推理格式是:由矩形的性质归纳3: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板书)应用符号语言:在中,BO是斜边AC的中线(AO=OC)预设学生行为:利用矩形性质探究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设计意图:在归纳矩形性质的基础上,我设置了观察活动,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接
7、近要达成的目标,从而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一条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三、巩固训练第一组练习:课件展示:抢答形式完成预设学生行为: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设计意图:以抢答形式检查学生掌握新知情况,目的能够利用矩形性质进行简单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第二组练习:学生板演:导学案习题,教师进行变式.预设学生行为: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计算设计意图:目的能够应用矩形性质进行简单推理计算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有那些收获?想想你这一节课还有哪些疑问?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