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__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批评标准

第五讲__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批评标准

ID:38537742

大小:1.10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6-14

第五讲__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批评标准_第1页
第五讲__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批评标准_第2页
第五讲__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批评标准_第3页
第五讲__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批评标准_第4页
第五讲__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批评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讲__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批评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从“时代观念”到“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二、怎样理解“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三、“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科学的标准第五讲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批评标准文艺批评的实践告诉我们,任何性质的文艺批评都有一定的标准,没有一定的标准的批评家是不存在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艺批评需要一定的标准,而“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就是无产阶级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1.“时代观念”的提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批评标准,是不断总结文艺创作经验和概括文艺规律而日趋完善的。早在1839年,恩格斯就提出

2、“时代观念”作为批评的原则。他说:“由于这种合作,‘青年德意志’的目标更明显地形成了,这就是在他们心目中意识到的‘时代观念’。”一、从“时代观念”到“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青年德意志”是19世纪30年代德国的一个文学团体。所谓“时代观念”,就是这个派别的争取政治自由民主的共同目标。这是一个反对封建专制的、浸透着自由民主精神的、与社会现实斗争相联系的概念。青年恩格斯以这种批评原则,从当代的真正精神出发评价作家作品的。2.“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1846年底至1847年初,恩格斯在《诗歌和散文中

3、的德国社会主义》一文中,主张用“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来衡量歌德。1859年,恩格斯在评论历史剧《济金根》时,更明确地把“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看作是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他对拉萨尔说:“您看,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马克思也发表了和恩格斯相类似的看法。他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用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就出色地运用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批评原则。1.“美学观点”的内涵所谓“美学观点”,就是要求按照文艺反映生活的特点和规律来分析、评价文艺

4、作品。它主要是鉴别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作的成败得失,衡量作家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是否有艺术独创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二、怎样理解“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文艺批评是一种审美评价活动,必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和其他动物区别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否按照美的法则自觉地进行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创造。对文艺来说,美的法则更具有特殊的制约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文艺家的使命就是追求美,发现美,表现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正是遵循美的法则,从审美的角度对文艺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和审美评价的。拉萨尔剧本《

5、济金根》——被描写得太抽象了2.“历史观点”的内涵所谓“历史观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文艺批评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批评中坚持运用历史观点,要求把文艺现象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进行考察。也就是要求结合作家生活的整个时代、前辈和同代人来评论作家及其作品,从作家的生活道路和创作发展上结合其社会地位来考察其作品反映生活的真实程度和表现的思想倾向,从而确定其社会价值。3.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观点”评价歌德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作家所置身或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环境和

6、历史条件。他们评论歌德,不是孤立地谈论作家,也不是就作品而论作品,而是把歌德置身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结合着这个时代的特点,对他进行分析、评价。第一,他们揭示了歌德出现的历史必然性,指出歌德是时代的产儿。歌德处于欧洲封建制度日趋崩溃、资本主义逐步上升的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当时的德国基本上是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刚刚开始形成。资产阶级很软弱,却又要革命。德国没有见诸政治行动的社会积极性,而把它的光芒折射到幻想上面,就在文学里创造自己的理想图像。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个时代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是

7、可耻的,但是在文学方面却是伟大的。歌德就是这种特定的历史时代所创造的伟大思想家和伟大的文学家。第二,歌德用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整整的一个时代,表现了反对封建暴政的叛逆精神,表达了这个时代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歌德作为年轻的德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竭力宣扬自由、平等、个性解放,歌颂人民反对封建暴政的斗争。历史剧《葛兹》的主人公,是一个穿着骑士服装的高呼自由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形象。它表现了作者反对封建割据和渴望祖国统一的革命思想。《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追求恋爱自由,憎

8、恶等级特权,争取做人的权利。但是,在当时德国一切都烂透了的环境里,无法存身,终归自杀。《浮士德》通过主人公浮士德一生追求真理的过程,概括地表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西欧新兴资产阶级的先进分子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理想,深刻地描写了德国广阔的社会生活第三,歌德对当时德国社会的态度是带有两重性的,而这种两重性是那个时代德国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是当时德国落后的经济、政治条件下新兴市民阶级的矛盾的集中反映。歌德的创作不是统一的,而是矛盾的,不是凝固的,而是变化的。歌德有时敌视、讨厌、逃避、反对现存社会,有时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