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asite寄生虫4-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arasite寄生虫4-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ID:38535972

大小:264.0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6-14

arasite寄生虫4-医学节肢动物-概述_第1页
arasite寄生虫4-医学节肢动物-概述_第2页
arasite寄生虫4-医学节肢动物-概述_第3页
arasite寄生虫4-医学节肢动物-概述_第4页
arasite寄生虫4-医学节肢动物-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arasite寄生虫4-医学节肢动物-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医学节肢动物 概论概念节肢动物是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占动物总数87%以上。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arthropod)是指与医学有关即危害人畜健康的节肢动物。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arthropodology)是研究节肢动物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地理分布、致病或传病规律及防制的科学。由于昆虫纲在节肢动物中占绝大多数,所以通常称为医学昆虫学(Medicalentomology)。节肢动物重要特征虫体两侧对称,身体及对称分布的附肢均分节;具有由几丁质及醌单宁蛋白组成的坚硬的外骨骼;循环系统开放式,整个循环系统的主体称为血腔,含血淋巴;发育史大多经历蜕皮(ec

2、dysis,molt)和变态(metamorphosis)。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分属以下5纲:蛛形纲(Arachnida)昆虫纲(Inasecta)甲壳纲(Crustacea)唇足纲(Chilopoda)倍足纲(Diplopoda)1.蛛形纲(Arachnida)虫体分头胸和腹两部或头胸腹愈合成躯体,有足4对,无触角。能传播疾病或引起疾病的有蜱、螨,能毒害人体的有蜘蛛和蝎子等。蝎子Scorpion硬蜱2.昆虫纲(Insecta)虫体分头、胸、腹3部。头部有触角1对,胸部有足3对。能传播疾病或引起疾病的有蚊、蝇、白蛉、蠓、蚋、虻、蚤、虱、臭虫、蟑螂

3、、锥蝽、桑毛虫、松毛虫、毒隐翅虫等。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3.甲壳纲(Crustacea)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有触角2对,步足5对大多数种类水生,有些是蠕虫的中间宿主。例如淡水蟹或蝲蛄是并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蝲蛄石蟹4.唇足纲(Chilopoda)虫体窄长,腹背扁,多节,由头及若干形状相似的体节组成,多为10节。头部有触角1对,每一体节各有足1对。第一体节有1对毒爪,螫人时,毒腺排出有毒物质伤害人体,如蜈蚣。蜈蚣Centipede(百脚)5.倍足纲(Diplopoda)体呈长管形,多节,由头及若干形状相似的体节组成。头部有触角1对,除第一体节外,每

4、节有足2对,所分泌的物质常引起皮肤过敏,如马陆。马陆Millipede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1.直接危害⑴骚扰、吸血:蚊、白蛉、蠓、蚋、虻、蚤、臭虫、虱、蜱、螨等都能叮刺吸血,造成骚扰,影响工作和睡眠。蚊虫在夏天一般2天吸血一次。有人实验表明:臭虫一生可吸人血163次。非洲某些地区婴儿贫血与臭虫吸血有关。⑵毒质损害:由于某些节肢动物具有毒腺、毒毛或者体液有毒,螫刺时分泌毒液注入人体而使人受害。如蜈蚣、蝎子、毒蜘蛛等刺咬人后,不仅局部产生红、肿、痛,而且可引起全身症状;桑毛虫、松毛虫的毒毛及毒液可引起皮炎、结膜炎;松毛虫还可致骨关节疼痛,严重者可致骨关节畸形、功能障碍

5、等;蠓、蚋、虻等叮刺人体后可出现红肿,甚至溃烂;硬蜱叮刺后唾液可使宿主出现蜱瘫痪;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us)的体液接触皮肤可致皮炎。⑶变态反应或过敏性反应:节肢动物的唾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皮壳等都是异性蛋白,可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如尘螨引起的哮喘、鼻炎等;粉螨、尘螨、革螨引起的螨性皮炎。蚊、蠓、蚤、臭虫等螫刺后也出现过敏。⑷侵害组织和寄生:蝇类幼虫寄生引起蝇蛆病(myiasis),潜蚤寄生引起潜蚤病(tungiasis),疥螨寄生引起疥疮(scabies),蠕形螨寄生引起蠕形螨病(demodicidosis),粉螨、跗线螨等侵入肺、肠、尿路引起肺螨

6、病、肠螨病和尿螨病。2.间接危害—传播疾病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虫媒病。传播疾病的节肢动物称传播媒介或病媒昆虫。根据病原体与节肢动物的关系,将节肢动物传播疾病的方式分为两类:⑴机械性传播⑵生物性传播⑴机械性传播:节肢动物对病原体的传播只起携带输送的作用。病原体可以附在节肢动物的体表、口器上或通过消化道从而散播,借机转入另一个宿主,形态和数量均不发生变化,但仍保持感染力。如蝇传播痢疾、伤寒、霍乱等。⑵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历了发育或/与繁殖的阶段,才能传播到新的宿主。对病原体来说,是完成其生活史或传播不可缺少的过程。例如某些原虫和蠕虫,在节肢动物体内的发育构

7、成生活史中必需的一环。待病原体发育至感染期或繁殖至一定数量之后,才能传播。生物性传播只有某些种类的节肢动物才适合于某些种类病原体的发育或增殖。例如班氏微丝蚴只在某些蚊种体内才不能发育至感染期的丝状蚴;登革热病毒也只在某些蚊种体内才能大量增殖并传播。生物性传播有4种形式①发育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只有发育,没有数量的增加。如丝虫幼虫在蚊体内的发育。②繁殖式:节肢动物成为病原体的繁殖场所,只有数量的增加,但无形态变化。如登革热病毒须在蚊子体内繁殖一定量时,才具传播能力。③发育繁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必须经历发育和繁殖两个过程。病原体发育,形态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