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是我国猿猴志怪文学的升华——哈奴曼影响_八证_驳论

孙悟空是我国猿猴志怪文学的升华——哈奴曼影响_八证_驳论

ID:38532909

大小:655.9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4

孙悟空是我国猿猴志怪文学的升华——哈奴曼影响_八证_驳论_第1页
孙悟空是我国猿猴志怪文学的升华——哈奴曼影响_八证_驳论_第2页
孙悟空是我国猿猴志怪文学的升华——哈奴曼影响_八证_驳论_第3页
孙悟空是我国猿猴志怪文学的升华——哈奴曼影响_八证_驳论_第4页
孙悟空是我国猿猴志怪文学的升华——哈奴曼影响_八证_驳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孙悟空是我国猿猴志怪文学的升华——哈奴曼影响_八证_驳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10年2月第29卷第2期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A几q押19Teachersoo¨ege(SociaIScienceEdition)Feb.2010VOI.29No.2孙悟空是我国猿猴志怪文学的升华——哈奴曼影响“八证’’驳论刘敬林,刘瑞明(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安庆246133)擅要:在印度《罗摩衍那》成书之前我国已经有猿猴能言、慧辨、善变的志怪文学,到《罗摩衍那》定型成书的汉魏时期,猿猴志怪说法已经臻于大全。唐代已经大量创作猿猴变人的志怪小说,但多数是“盗女”及祸害性内容。却也有积极性的开拓,由此飞跃而升

2、华,成为孙悟空的正面而丰富多彩的形象渊源。而帮助玄奘出国境的“候者”正是孙悟空的原型历史人物。猿猴志怪文学的主要艺术方法是借助谐音,达到指鹿为马的违反事理而谐趣怪异的艺术效果。孙悟空形象与整个《西游记》正是继承了这个方法。孙悟空是中国文学土生土长的形象。哈奴曼影响“八证”说不能成立。关键词:孙悟空形象;猿猴志怪文学;升华;哈奴曼影响说;驳论中图分类号:1207.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730(2010)02--0087--08日本学者南方熊楠氏早在1920年首先提出印度神猴哈奴曼曾经影响孙悟空形象创造。俄国钢和泰继有同说,但都

3、未有论证。胡适1923年《<西游记>考证》提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是国货呢,还是进口货呢?”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祈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我依着钢和泰博士的指引,在印度最古的记事诗《拉麻传》里寻得一个哈奴曼,大概可以算是齐天大圣的背影了。”胡适的论据:一、哈奴曼能在空中飞行。二、孙行者是猴王,与哈奴曼的猴国大将身份也很相近。三、哈奴曼能缩得极小钻进对方肚腹而再变得极大。四、哈奴曼是文法作者,《取经诗话》里的猴行者是白衣秀才,也许是这位文法大家堕落的变相呢。五、二者都神通广大。

4、胡适说:“这样一桩伟大的哈奴曼故事是不会不传进中国来的。所以我假定哈奴曼是猴行者的根本。”鲁迅否定影响说,理由是吴承恩未看过佛经,汉译佛经没有相类的话。又认为孙悟空是袭取无支祁的。建国后便有不少学者认为他们在哈奴曼身上及汉译藏译佛经中寻找到了不少证据。吴晓铃先生《“西游记”和“罗摩延书”》(《文学研究))1958年第1期)对这些证据实事求是地说:“我认为:在古代,中国人民是知道‘罗摩延书’的,但是知道的人并不很多;而且,对于‘罗摩延书’的故事的了解是很不够的。⋯⋯想象从释典翻译文学的夹缝里挤进来的一点点的、删改得全非本来面目的‘罗摩延书’的故事的

5、片段竟会影响‘西游记’故事的成长,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西游记故事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是我们祖先从反映自己的现实生活的愿望中创造出来的,是我们祖先从歌颂自己的优良品质的愿望中创造出来的。智慧、乐观、勇敢、富有反抗精神的孙悟空虽然和‘罗摩延书’里的大颔猴王哈奴曼有相似之处,但是决不能说他是印度猴子的化身,我们的猴子自有他的成长历史。”吴晓铃先生的意见是绝对正确的。萧兵先生是论证影响说最详细而最坚定的,他把胡适的“五证”扩大为“八证”,并说原来否定影响说的学者都或转为承认,或者不再发表驳论而默认。笔者则认为“八证”仍然不能成立。萧兵先生《中国文化的精英

6、》说:“理想的办法是,不但以作家笔下的孙悟空与哈奴曼做比较,而且要以整部《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做比较,甚至要以整部中国古代文学史与佛教文学史、梵语文学史做比较。这个任务太艰巨了。这里只能就诸家所拈出的孙悟空与哈奴曼之间的所具有的‘趋同性,和‘可比性’做补充和评述。”既然是理想的办法,就应该尽力去做;却以“太艰巨”为遁词,而只比较“趋*收稿日期:2009—12—20作者简介:刘敬林,男,河南镇平人,安庆9币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刘瑞明,男,甘肃平凉人,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万方数据·88·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同性”和

7、“可比性”,完全置“差别性”和“不可比性”于不顾。这就不是严谨而科学的论证,也是数典忘祖。一、我国猿猴志怪文学悠久历史及丰富内容人及猿猴类动物是直立行走的,动物学特称“踱行性”,灵长目。我国从公元前11世纪《逸周书》开始,不断积累,从猿猴习性、形态、名字三大系统组成一个庞大、复杂、细密的志怪网络,都是对猿猴的灵敏性唱赞歌的。在此文化蕴涵雄厚的基础上升华结晶出孙悟空。对猿猴习性的志怪说法很多。第一种:能言。《逸周书·王会》:“生生(独挂)欺羽,若黄狗,人面能言。”但是,猿猴或猩猩都不能言。“能言”是感叹“能焉”的谐音。形容词的“能”,指猴子有灵性,

8、直立行走,前肢如人手臂,能模仿人的一些动作。第二种:食人。《逸周书·王会》:“费费⋯⋯食人。”而“食”谐音“是”,即把明喻的“似”变成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