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27724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4
《论民事举论民事举证责任的特殊规则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AthesissubmittedtoXXX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degreeofMasterofEngineering论民事举证责任的特殊规则 邹子路周君 摘要:举证责任倒置是民事诉讼证据中“谁主张,谁举证”这一原则的例外,他是为了解决权利人由于不能掌握而又无力取得某些证据等原因无法举证的问题。本文通过一案例对这一例外规则进行界定,并对其的起源,法理依据,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及其应用进行阐述以达到对这一例外规则的认识和了解。 2000年底,两脑瘫患儿诉
2、湖北省人民医院人身损害赔偿案,法院在该案中首次使用了“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使医院败诉,该案被称为“医疗赔偿第一案”。原告认为温箱断电导致患儿受凉、窒息、缺氧,最终造成两患儿脑瘫。被告并不否定温箱断电这一事实,但在后提出脑瘫患者一般是由于先天遗传因素造成的,受凉不是主要原因。法庭要求医院方对这一说法提出证据(由于举证责任倒置)。医院无法举证出温箱断电和患儿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被判败诉,两患儿获陪人民币290余万元。 在本案中,由于患者和医院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使受害人难以或无法根据证据规则的一般原则“谁主张,谁举证”这一一般原
3、则对自己所主张的权利进行支持,从而就不能达到法律所追求的公平及成信原则。 那什么是举证责任呢?所谓举证责任,学者定义不一,被认为是民事诉讼领域最容易引起歧义的术语之一。英美法学者把举证责任分为提供证据责任与说服责任;德、日等大陆法系学者将举证责任分为主观的举证责任(形式的举证责任)与客观的举证责任(实质的举证责任)。学者大都认为,英美法与大陆法的这种双重区分具有相似的意义。前者一般指当事人根据辩论主义原则的要求,在诉讼中提出主张后必须向法院提供证据的义务;后者亦称证明责任、确认责任,指当事人在提供证据以后,如果没有使法官对
4、要件事实形成内心确信,就要承担败诉的不利后果。 而举证责任倒置呢?所谓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基于法律规定,将通常情形下本应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一般是原告)就某种事由不负担举证责任,而由他方当事人(一般是被告)就某种事实存在或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该方当事人不能就此举证证明,则推定原告的事实主张成立的一种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在一般证据规则中,“谁主张谁举证”是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而举证责任的倒置则是这一原则的例外。 一、举证责任倒置的起源 要说起源没有比古罗马法更早的了。罗马法对于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规定了两大原则,一
5、是原告应负举证责任;二是主张者负担举证的义务,否认者不负担举证的义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项原则在司法实践及理论上,不能适应越来越多的“例外情形”。 后来德国继受了罗马法上举证责任的概念,但也仅指证据提出的责任,当所争事实于最后仍真伪不明时,其判决或依人格的优劣以定胜负,或对不提出证据者为不利判决,甚至出现回避裁判的情况不一而足。纵观在德国民事诉讼法制定之初,依然残存着依宣誓制度以断是非的现象。 尔后德国民事诉讼法学家罗森伯格创立了法律要件分类说,他认为,举证责任分配在原则上只有一个原理,即:“若无一定法条的适用,则无法获
6、得诉讼上请求成果的当事人,应就该法条要价与实际上已存在之事实,负主张及举证责任。”依其看法,法律规范相互之间,如果不是补充关系,就是相斥关系,举证责任的分配原理可从法律规范的这种关系中求得。罗森伯格以适用范围的广狭及法律有无规定为标准,将法官审判案件必须遵守的规则分为两类:一是基本规则;二是特别规则。由此,举证责任倒置因此就出现了。 二、举证责任倒置的法理依据 不少专家认为,解决民事纠纷的基本机制应是原告和被告的地位平等,而且双方的力量应该大体平衡。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证据规定》第七条的规定:“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
7、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我就对“如果双方的诉讼能力相差甚远,就通过举证责任倒置等制度性安排来加以平衡”的观点和“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的观点莫敢苟同。因为该观点将“双方的诉讼能力”、“当事人举证能力”作为举证责任倒置的依据,显然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法律存在的目的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公正、公平、及时地解决纠纷。民事诉讼法存在的意义也应当是为公正、公平、及时地解决民事纠纷服务。这一点可以从《民
8、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任务中体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