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01760
大小:3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13
《枣林小学均衡教育发展小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均衡教育发展工作小结刘升镇枣林小学一、主要做法(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工作1、市、镇两级多次下发文件,真正落实了政府包入学,学校包巩固的责任制。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把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同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镇域经济发展的后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2、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我们在镇政府的领导下,会同乡村组干部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辖区适龄
2、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无学生辍学。保证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辍学率为0。(二)把安全稳定当做第一要务,办让家长放心的教育。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枣林小学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学年都要修订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10-的原则,学校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校上学年同教师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本学期班主
3、任同学生、家长签订了《学生安全责任书》。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3、强化安全教育。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学校集会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4、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是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
4、路、宿舍、食堂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玩具手枪、刀片等危险玩具,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教师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为全校学生办理了校园责任险,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四是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5、坚持家长联系制度,结合“课外访万家”活动,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年组织全校性家长会1-2次,每学期放假前,在《素质报告单》中提醒家长注意学生的安全,确保学生度过安全
5、、有意义的假期。6.周五放学前,全校学生统一集中,根据不同季节与气候强调安全工作。-10-7.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值班巡查。确保师生安全,节假日均安排有人员值班。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多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不安全事故。(三)把教学质量视为第一责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与教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推动新课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以育人根本、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
6、命,以常规管理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着眼点,强化管理、优化管理,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1、抓德育管理,做好管理育人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放在首位,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班级、各学科各展其长、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制定计划、落实措施,齐抓共管,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10-一是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常抓不懈。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作用,组织全校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争当文明学生、争当文明教师、创建文明班级、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师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学校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二
7、是严格执行升国旗制度,坚持每周一次班级代表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为了培养学生献一份爱心,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发动全校师生捐款,为灾区人民、家庭困难学生献上一份爱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面对困难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三是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守则》、《八荣八耻》的教育、训练和学习,把德育工作具体落实到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少队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课外活动,坚持从严、从细、从实、经常抓,抓经常,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以“五爱”为内容,开展德育活动,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
8、进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齐头并进;五是通过家长会、课外访万家等形式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争取家长、社会的理解、配合与积极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根据实际,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召开座谈会,广泛地、诚恳地征询意见和建议,及时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